一边是跨界热潮,一边是产能过剩,动力电池产业如何接招?
摘要: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5月装车量排名前15的国内电池企业里,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力神、多氟多、安驰新能源、捷威动力等超过半数的电池企业,装车量都出现了环比下滑,力神和安驰已经跌出了前15名。
随着一家家造车新势力“折戟沉沙”,跨界者终于意识到了想进入整车行业的难度与高度,于是纷纷把眼光转到了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
据不完全统计,半年时间里,已经有超过24家公司传出了跨界布局动力电池赛道的新动态,其原本所在的行业形形色色,涉及房地产、环保、服装、食品、化工、物流、玩具、陶瓷、LED、酒业等多个领域。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无奈表示:“现在各路英雄全部到这个赛道里面,在另外的地方焦虑完了再来带给我们焦虑。”他坦言,没有进入动力电池这个赛道的人,认为这里遍地黄金,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传说,这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
确实,业界目前普遍认为,由于企业前期建设了不少产能,导致现在车用锂电池处于过剩状态,锂电材料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过剩周期。
01
跨界者形形色色:酒业、服装业、房地产业……
据徐金富透露,锂电赛道现在有8.9万家企业,仅2022年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就新注册5.8万家企业。而相关媒体报道称,这其中不乏跨界投资者,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24家公司计划布局电池相关赛道,他们试图涉足的包括矿产资源、电池材料,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储能、电池回收等多个领域。
据悉,这些跨界“玩家”主要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兼并、设立新公司、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切入电池新能源赛道,例如,4月18日,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润滑油销售、燃气经营等。五粮液证券部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集团目前看好的主要是光伏和储能方面,因为这跟国家经济转型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一致,后续有更多进展的话也会及时披露。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跨界而来的“后来者”,有不少公司是因为主业增长乏力,业绩承压,希望寻求新增长点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5月15日,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八成的女装品牌日播时尚发布公告称,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锦源晟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后者的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上游关键矿产资源一体化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业务。交易完成后,日播时尚当前业务将被剥离,锦源晟实现借壳上市。从服装行业跨来的远不止这一家,公开信息显示,报喜鸟、浪莎针织、中银绒业、红豆股份、森马服饰和康隆达等均有所布局。
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些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也试图通过进入新能源电池领域,来达到延缓退市的目的。6月8日晚,房地产开发商荣盛发展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方式购买盟固利76.44%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这直接导致了该公司的股票自6月9日起连收多个涨停板,虽然6月30日报收1.54元/股,比最高价有所回落,但已经大幅提振了股价,远高于5月25日的收盘——1.17元/股,当时已经逼近跌破面值。
02
电池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
然而,有些围城只有进来了才知道,里面的“风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有多名业内人士指出,锂电行业将面临不可避免的产能过剩问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累计同比增长达148.5%。与之相对的,去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计算可以得知,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的实际产能已经远超过装车量,前者是后者的1.9倍之多。这一情况到了今年上半年也没有出现好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33.5GWh,累计同比增长34.7%;但累计装车量仅为119.2GWh,累计同比增长43.5%,比产量少了114.3GWh。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提出,据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至今,有50多家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科技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热土。邱现东认为,上述电池产能规划如果真正实现,就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
另一方面,跨界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并不强。行业专家指出,不少跨界企业由于技术沉淀和储备不足,进入之后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和创新,因此更多选择模仿,照葫芦画瓢,直接造成了技术雷同、产品同质化,质量和品质都参差不齐。
对于一些试图通过进入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给自己“镀金”的跨界企业来说,风险也并不会因此减少。6月14日,曾跨界布局盐湖提锂领域的ST宋都发布公告称,收到上交所《关于拟终止宋都基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从5月17日到6月13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面临着被强制退市的命运。
03
新一轮洗牌在即
对于动力电池产业来说,更严重的问题恐怕是因为新进入者太多,产品供大于求,下一步或将引发“价格战”,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行业洗牌。“若无意外,今年动力电池行业将面临产能过剩困局,现在只是开始,产能过剩将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蔓延,不具备规模实力的中小电池厂商将面临较大风险。”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认为,电池行业会迎来又一轮洗牌,市场格局进一步走向集中,而一些电池厂则可能会被迫退出。
根据今年1~5月动力电池产销数据,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目前处于第一梯队,稳定占据着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中创新航约占1成,剩下为数不多的2成市场,成为了二三线电池企业们争得头破血流的战场。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5月装车量排名前15的国内电池企业里,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力神、多氟多、安驰新能源、捷威动力等超过半数的电池企业,装车量都出现了环比下滑,力神和安驰已经跌出了前15名。
不过,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大量新企业和资本涌入也不用过于担心。“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又是发展态势最好和最有希望的,自然吸引很多资本和企业进入,导致赛道拥挤。这几乎是每一个产业刚开始发展都会经历的阶段,符合规律,也比较正常。”马小利表示,动力电池会成长为一个万亿级别的大产业,覆盖材料、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领域,还包括一些制造型、设备型、第三方服务和贸易型企业,不会只有5~10家企业存活,或许在充分竞争后有一些企业会被淘汰,但也不排除个别企业成为黑马,脱颖而出。“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让市场来发挥竞争与淘汰机制,没必要因为进入者太多就感到担忧,甚至进行过多的管控。”马小利认为。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