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

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市场开启——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3-07-26 23:46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王金玉

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2000万辆,随着新能源发展进程的推进和保有量的增多,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利用市场也已经开启,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利用也成为我国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组成。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2000万辆,随着新能源发展进程的推进和保有量的增多,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利用市场也已经开启,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利用也成为我国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组成。

7月22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利用展开深入探讨。

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专委会应行业需求而生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时期,推动循环利用进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是时代赋予产业的新动能。完善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体系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发展有效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但随着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在再生产制造及使用环节,大量稀有金属的使用及电子废液的产生存在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在新能源产业进入规模扩张的爆发期和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加快汽车循环利用汽车体系,是加快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发挥新能源汽车绿色引领作用的有力之举,是推动汽车产业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的务实行动。“完善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体系亟待行业形成合力。”朱黎阳提出,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产业链条长,包括材料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设备研发企业等多个主体,环节多,流程复杂,亟待打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零部件回收回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材料回收利用等孤立的各个小产业链条环节。

中汽中心总经理陆梅表示,发展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快速转型的重大战略方针。近年来,我国汽车循环利用产业快速发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我国汽车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报废机动车及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回收数量、回收利用率以及回收利用产业安全环保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汽车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7月22日上午,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正式揭牌成立。在全球碳减排目标下,新能源汽车获得产业蓬勃发展的机会,肩负着汽车行业绿色转型的使命。现阶段,我国即将迎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退役期,妥善处理其循环利用问题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如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耀宗所言,成立专委会是发挥新能源汽车行业绿色引领作用的有力之举,是推动汽车产业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的务实行动。陆梅介绍,未来专委会将继续做好政府支撑工作,充分发挥汽车循环利用领域专业平台独特的资源优势,着眼于汽车全生命周期,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纽带作用,以能力提升、标准制定、业务合作、交流研讨等方面为抓手,为成员单位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发挥平台整合资源优势,将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巡视员宋常青指出,专委会要发挥四方面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战略智库;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平台;健全高水平的标准,发挥高占位行业治理作用。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调研员宋英杰则强调,专委会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信息优势,与会员单位和国内外行业组织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实现共利共赢,逐步落实报废汽车拆解等政策,为推进汽车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是系统工程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看来,做好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要重点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第一,必须尽快建立起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资源的循环利用信息;第二,要进一步的解决好新能源汽车绿色设计相关问题;第三,要继续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强调,循环经济的内涵要求在再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介入,使物流、能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优化配置,做好过程环保。“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大国,制造业需要材料,材料的供应非常重要。”金涌判断,未来,中国的能源供应要靠可再生能源解决,主要是风电、光电、水电等,而打造智能电网是未来人类供应的主要形式,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同时,新能源汽车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更“绿色”,使用绿氢、绿电,真正做到绿色循环发展。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邓毅表示,固废减污和降碳是改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新《固废法》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污染担责,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全过程管理原则。动力电池循环再利用的管理要建立动力电池的编码制度,强化回收责任主体责任,促进污染防治技术进步。

专委会召集人、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黎宇科介绍,我国汽车循环经济研究内容覆盖范围广、内容多,从产业角度可分为汽车绿色生产、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和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三方面,相关政策标准也在进一步完善。

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绿色低碳部高级工程师张铜柱强调,汽车的生命周期对资源、能源和环境造成较大环境负荷压力,亟需标准法规进行约束,促进汽车可持续发展。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的现实条件下,汽车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是必然选择。

汽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准,主要着眼于环境友好、气候变化、资源节约等几个要素,主要分为绿色发展标准、低碳发展标准和循环标准三大方面。目前,各方面的标准普遍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国构建了初步的汽车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发布了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制定了汽车有毒有害物质管控标准,减缓了汽车产业对环境和人身健康的负荷。但目前标准强制实施力度不足,管控的有害物质种类较少,部分生命周期阶段管控有所缺失,相关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交通领域减排的重要技术途径,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但新能源汽车碳足迹相关标准处于起步阶段,亟需进一步加强,通过量化汽车生命周期碳排放并赋予减排责任,构建低碳生产消费机制,促进产业链协同降碳,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

目前围绕汽车新产品可再生利用,以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回用件、再制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方面构建了汽车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提升了资源效率,但对水资源、矿物资源、生物材料、再生材料等资源尚未形成量化标准,需要构建全方位汽车用资源效率标准体系。

目前,围绕汽车综合可持续性评价、可持续管理方面标准尚处于空白。未来需综合考虑汽车企业、汽车产品环境、气候、资源、人权、劳工、生物多样性、公司治理,供应链调查、生产责任延伸、ESG等全方位评价,推动电子护照等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实现汽车产业链综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报废车回用件的再使用是提升汽车循环利用的重要体现。在玉成有限公司回用件销售总监陈炎看来,回用件的销售要与回收联动,为回收提供价格指导,实现精准回收。相关企业要通过竞争力的增强,实现差异化竞争,拓展终端用户,提升客户黏性。

全享时代汽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情表示,新能源车辆的维修保养价格偏低,“三电”是主要的故障点,而“三电”核心技术均不为某一厂家垄断,且产品迭代速度快、型号多,技术路线并不统一,“‘三电’系统维修服务存在门槛,要求技术、配件、质保等。”郑情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售后领域面临巨大挑战,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压力不断增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技术成熟需要时间和市场反馈进行迭代,出现批量问题概率增加;为提升市场占有率,整车厂往往承诺较长的保修期,这增加了零部件供应商的生存不确定性。除电池之外,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其他零部件也具有很大的回收再利用价值。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和车载充电机为例,再制造产品的相较全新产品可以降低83%、80%和70%作用的成本。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正高级工程师陈敬良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国和消费市场,包括汽车用制冷剂的回收再利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冷剂的回收再利用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制冷剂的排放量大、回收再利用成本高,而且回收利用和处理的产业链、市场机制均不完善。需要建立制冷剂回收、净化、再生和销毁示范中心,对从事维修安装的企业和人员提出要求,制定相关标准,建立成熟的、完整产业链的市场化机制。

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关键是动力电池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具有资源、环境和安全三重属性。而退役动力电池结构的特殊性,增加了其循环利用的难度,也就要求行业企业不断探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提升其循环利用率。修复是一种低碳低成本的路线,但这种方式在管理、经济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做好风险管控,才能更好发挥作用。“目前,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顶层设计方便还不尽合理,行业管理的衔接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还需要行业、企业加强统筹,给共同推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率的提升。”曹宏斌强调,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要兼顾安全和低碳,做好供给安全、人身安全,同时要做好低碳回收和低碳的制造。

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回收经理李露艺介绍,比亚迪在自身生态内部打造了“电池生产-整车生产-电池回收-筛选评估-再生利用”的完整端到端的产业链闭环,力求精准回收。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面,比亚迪做了很多研究测试。针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李露艺特别提出,电池充放电末期阶段,内阻增大,为优化应用,应进行限功率管理,避免电池过热影响寿命和安全性。

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勇提出,欧盟电池法升级了电池回收的要求,旨在加强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和循环性。这提醒我国电池生产企业要更重视全流程中碳足迹的考核,以及废物收集目标、废电池中关键金属材料的最低回收率要求,从制造和消费废物中回收用于新电池的最低含量等。赵小勇表示,环保需求、锂电池回收安全性、资源回收的经济性是锂电回收业务发展的痛点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妥当的回收利用,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与电动汽车创造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背道而驰。”赵小勇强调,目前,行业发展,亟需绿色、环保、经济新技术。

瑞萨科林(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红松则表示,要通过电动电池回收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制定出台,规范引导市场,从而减少二道贩子、黑作坊等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针对目前,回收网络共建共享/统一三方管理存在单一责任主体企业建设全国网点一次性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等痛点,郭红松建议,要共建共享、统一规格,并由第三方统一运营管理。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