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评论

中国汽研刘安民:智能装备是汽车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迈向强大和优越

2023-08-23 21:03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赵建国

摘要:“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在这个令人自豪的时刻,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直面国际竞争,走好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在这个令人自豪的时刻,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直面国际竞争,走好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8月22日,在2023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期间,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董事会秘书刘安民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结合“装备夯实根基 技术引领未来”的论坛主题以及行业形势谈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做强智能装备意义深远

当前,面对汽车产业变革加速及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如何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行业共同的课题。

“做强做优智能制造装备、增强汽车全产业链的优势,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刘安民认为,首先,做强做优智能装备有助于提升全产业链生产效率。高度智能化的制造装备将直接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其次,做强做优智能装备是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的必经之路。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产业数字化进程,从而推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迭代,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升级;第三,做强做优智能装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具体体现。智能制造装备的灵活性有助于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为生产方和消费者提供多样选择,推动汽车产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和智能制造的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还有,做强做优智能装备也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智能制造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关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可以进一步催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需求联动,好的技术得到产业链的普及化应用,将更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和提升。

刘安民表示,总体而言,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培养和吸引高水平技术人才,制定支持政策,以产业联盟等方式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智能制造装备的强化与汽车全产业链优势的增强将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提升我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

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发展

在智能装备中,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业基础高端化的重要领域,如何弥补与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差距,为行业共同关注。

“中国汽研作为汽车行业的第三方机构,定位以标准为核心,提供解决方案、数据软件和装备工具三大类产品和服务,技术检测装备是中国汽研的一大战略业务。”刘安民谈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汽研已在测试装备领域进行布局,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拥有电驱及电液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始终坚持“技术同心、产品多元”的研发理念,研发出了百余种测试装备,涉及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农机、能源等领域。

刘安民介绍,在汽车领域,已建立了覆盖整车、发动机、传动、制动、转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等的全方位装备产品体系,其中平带式道路模拟系统、轴耦合测功系统、六自由度振动平台、行人保护测试系统等设备,均是国内首台套,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国内技术空白的开发困境,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未来,中国汽研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行业发展、建设中国制造”为发展使命,深耕测试装备领域,建立产业联盟,集合行业优势资源,加强协同合作,以电驱电液测控技术为基础,在汽车研发测试装备基础技术方面进一步钻研和提升,实现关键零部件和软件自主可控,更好为测试装备行业服务,促进行业发展,打造成为国内测试装备的“链长”企业。

近来,大众与小鹏合作、奥迪上汽合作受到行业关注,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技术影响力正在上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全产业链的基础能力,在部分领域技术方面已经成为全球领先。”在刘安民看来,我们要清醒看到尚存的技术短板,仍需保持危机感。为增强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技术影响力,刘安民提出,要加强系统性创新,持续完善整车设计、动力系统、智能化技术等,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技术体系。要加速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品牌在全球技术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积极发挥第三方平台在检验检测、测试实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推动行业监管、标准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协同方面,为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平台作用。

刘安民表示,中国汽研作为行业第三方技术机构,以科技创新为纲,践行央企责任与使命,以标准为核心,搭建集成技术服务、数据应用、装备推广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为汽车行业践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包括政策研究、技术研发、检测认证、装备推广、数据应用、创新孵化在内的全方位、全价值链的有力支撑。2023年,中国汽研投资建成了我国首个国家级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其检测范围覆盖氢能全产业链,打造集检测认证、标准体系、测评研究、应用推广、产业孵化等于一体的氢能动力测试评价综合服务平台。未来该基地不仅可以为氢能产品研发与检测提供有力支撑,服务氢能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可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行业支持,为我国能源和汽车等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集聚自主优势应对挑战

“缺芯少魂”一直是近年来困扰全球汽车业的难题,在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尽管国产车规级芯片已在部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以先进MCU芯片、大功率IGBT芯片、大算力芯片为代表的高端汽车芯片由于技术难度高、制备工艺复杂,超出我国芯片研制水平,依旧处于短缺状态。”在刘安民的思考中,认为三大因素推动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新功能新需求不断涌现,加速芯片创新发展,为我国汽车芯片提供多元化赛道;二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优势显著,为国产芯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技术迭代升级创造了良好基础;三是国内汽车芯片企业更加贴近主机厂以及造车新势力,在本土化服务以及快速反应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尤其是随着国际贸易壁垒加剧,加快国产汽车芯片发展是保障我国汽车供应链安全与稳定的重要途径。

在此情况下,中国汽研与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发布了“车规级MCU芯片成熟度评价体系”,使车规级MCU芯片得到客观量化评价。“这将有益于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标准设立,有利于国产芯片产品推广应用,有助于为国产车规级MCU芯片产业发展,为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刘安民强调。

应对多种挑战,夯实根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刘安民介绍,中国汽研聚焦“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主线,以标准为核心,提供解决方案、软件数据、装备产业三类产品和服务,为汽车行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了全面的科技创新支撑。在行业研究和标准研究方面,中国汽研深耕测评、算法、控制三大根技术,在智能网联、绿色双碳、在用车健康管理、高端装备等十大业务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突破、重点产品开发和标准法规体系研究,为行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和分析,指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行业技术服务方面,中国汽研已经构建了以检测工程、能源动力、信息智能、后市场和装备为核心主业的事业部体系,形成业务转型升级发展新模式。在信息智能化领域,将聚焦安全、体验两大技术主线,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的信息智能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在芯片国产化替代、智能网联算法系统研究等方面,将推进适应技术进步和智能网联汽车变革的新标准和新体系的建设,为我国汽车技术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在发挥行业第三方平台作用方面,中国汽研目前已成为我国汽车产品开发、试验研究、质量检测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在国际化方面,目前已成立了国际化专项工作组,并发布了“蔚蓝计划”,将联合行业力量开展国外认证体系标准和适应性研究,为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和适应提供支持。在服务消费者和后市场管理方面,中国汽研基于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致力于攻克电池安全等运行安全性能检验关键技术,努力将在用车检测模式进行数字化变革。

“我们将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己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汽车产品和服务,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刘安民表示。

责任编辑:苏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