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重力座椅”开卷,它只是一种噱头还是真正具有实用性和舒适性?
摘要:“让你的双脚和整个身体悬空,以仿佛飞船遨游太空时那样的坐姿,体验仿佛摆脱引力的感觉,享受前所未有的乘坐体验。”某汽车品牌,在宣传其搭载的零重力座椅时如是说。
车企代有“科技”出,各领风骚几个月。
不知不觉间,车企“卷”出了新的方向——零重力座椅概念。
“让你的双脚和整个身体悬空,以仿佛飞船遨游太空时那样的坐姿,体验仿佛摆脱引力的感觉,享受前所未有的乘坐体验。”某汽车品牌,在宣传其搭载的零重力座椅时如是说。
在这个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是当今国内主机厂在彼此的竞争中,最主要的两条赛道。而零重力座椅,则是从智能座舱下面,细分出来的一条。单就其本身而言,虽不能说是对终端销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在日益标榜汽车的“第三空间”属性,以及追求乘坐舒适性的今天,也确实能为产品本身加分不少。
逐渐“第二起居室”以及“第三空间”化的汽车座舱
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许多自主品牌推出其最新车型时,都搭载这种新概念设备的原因。
无论燃油动力的北京现代库斯途、长安新款UNI-K,或者新势力者比如问界的M7、极氪X、智己的LS7,还有深蓝最新的S7,魏牌的蓝山等等,均有类似配备,并且以不同程度在各自的营销中凸显。
然而这里必须要说的是,所谓的“零重力座椅”,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既不是什么全新的概念,也谈不上某种普遍标准的车载设备。
问界M7宣传零重力座椅的图片
这实际是个被不专业的营销人员生造出来,并且有幸被业界跟风仿效的概念。而若是我们进一步探究其本质则会发现,这种包括零重力座椅在内的,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汽车新概念,其背后的推动力源于国内主机厂日益深重的焦虑感。
所谓“零重力”的概念源头,源于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人体在微/零重力下的系列研究。特别是其中针对人体在相关环境下自然姿态的研究。
NASA的相关课题,其主旨是希望搞清楚在失重状况下,人体处于何种姿态会最为放松。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规范并指导其供应商,为宇航员乘坐以及睡眠的设备,以便改善需要长期停留在轨道的航天员的健康状况。
美国初代载人航天器水星号飞船,可见其内部空间非常逼仄,宇航员全程必须保持正坐姿态,每一次飞行都是莫大的考验。NASA的相关研究,旨在根本性地改善这种状况
为了上述目标,1973~1974年间,美国唯一一个独立掌握的轨道站天空实验室在轨运行期间,NASA甚至专门为宇航员们排定了任务,专门拍摄了大量人体处于失重漂浮状态的照片,以供研究。
这一系列研究曾经有过一个暂时的结论——中性体姿(neutral body posture,缩写NBP)。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NASA以官方标准的形式纳入规范,用于提供给供应商用于设计和制造载人航天器专用座椅以及睡眠设备。
所谓NBP,一度被认为是:肩膀并不刻意挺起,呈现自然展开状态,双臂超前微举同时微微张开;髋部微屈同时向前微张,膝盖甚至足弓同时微屈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个从头到脚四不靠的姿势,似蜷而非蜷,所有肢体都处于不直不屈的状态。大致上就是人体所有骨骼肌肉,在摒弃了重力影响后,在失重环境下呈现自然松弛时的均衡状态。
曾经执行了十几年的NBP规范姿态,一直到航天飞机服役才发现完全瞎扯淡
是不是有人感觉,如果要这么说的话,这个零重力座椅概念似乎也蛮牛的不是?那只能说,您和曾经的NASA,都天真了。试问,天底下可有两个身体一模一样的人呢?
无论是高矮胖瘦这种身体差异,还是年龄性别的区别。甚至是同卵双胞胎这种基因数据完全一样的存在,也会因为后天生长过程中的各类变量,产生具有差异的血管分布,乃至于骨密度与肌密度差异。简而言之,每个人都各自不同,何来所谓统一的NBP呢?
航天飞机服役以后,随着美国宇航员在轨数量与人数的大幅度增加,NASA终于意识到了上面这个标准存在的问题。随着各种只为特定工作需要临时升空的“男女老幼”,逐渐出现在宇航员名单中的,原本被认为可以较精确界定的NBP,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毕竟,仅仅是性别上的差异,男女各自上下肢在失重松弛状态下的姿势,就会有很大不同。
从上面的事实,我们可以轻易印证本文第一段所给出的结论。
有关零重力座椅概念的源头,翻遍国内车企的故纸堆,实际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初代国产天籁上市。
2003年6月中旬,东风日产合资公司成立,底盘代号J31的第四代天籁车型,成为第一款被引进国产的日产汽车。
在当时,日本车企正面临新世纪转型大潮,两田和日产等,正急于摆脱上世纪80年代崛起以来,在世界各主要市场开拓时期留下的“性价比”刻板印象,将品牌形象整体进行拔高。而日产,在当时提出了所谓“摩登家庭”理念。
二十年前的副驾驶腿托设计——日产这个“沙发厂”岂是浪得虚名?
日产对自身形象改变的抓手之一,就是尽可能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于是国人在这款当时最新发售的天籁上,见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大沙发”——副驾驶位带有箱式凳附件的高舒适性座椅。
只要把座椅往后移,再放倒靠背,立刻就能由坐姿变躺姿。而日产“沙发厂”的别号,也正是来源于此。
谈到这里,笔者相信已经有朋友忍不住想要吐槽了:你说的这是“女王副驾”啊,并不是现在这个零重力座椅嘛。
可能有人认为,这才叫零重力座椅
对于上面这个疑问,笔者在这里有必要较个真来反问一句,请问区别到底在哪呢?实际上也真的很难找出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所谓的女王副驾本身,就是蔚来在推出ES8车型时,为了提升以及标榜车辆的舒适性,在日产天籁车型相关配置基础上进行调整和针对性修改的产物。
至于有人如果觉得,女王副驾在调整到仰姿时,座椅的坐垫不动而只是抬起脚托后仰靠背,而后来的零重力座椅要求坐垫也同时抬起后仰——其中并无行业通行的规范标准而言,叫什么全看主机厂或者提供设备的Tier1怎么命名而已。
这玩意儿到底是女王副驾还是零重力座椅,就好比日本人习惯把坦克唤作战车。爱怎么叫是相关方的权力,是啥则是另一回事
写到这里我们也必须再提一下,零重力座椅乃至女王副驾等,可能存在的风险。
人类最理想的卧姿,毋庸置疑,就是完全躺平。完全躺平状态下,无论侧卧还是正卧,完全看每个人个人的喜好,大可以怎么舒服怎么来。
然而想要在小型乘用车车厢内躺平,实际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舱内至少有两排座椅。而沃尔沃S90 T8 3座荣誉版这种高度特化的车型,对于绝大部分人、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不够实用的。
小型乘用车内部想要整个供人躺平的空间也不是不行,只不过这车的适用性会严重削弱
所以呢,只能在适度放倒靠背的同时,将座椅整体调整为仰卧了。而主机厂是向用户解释,因为空间问题所以不能完全让座椅“躺平”呢,还是选择一种看上去高大上的概念来包装和掩饰,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长期无节制使用这种零重力座椅,对人的脊椎健康还是有危害的。
众所周知,日常能确保脊柱受压最轻的姿态,是平躺。至于零重力座椅,事实上它仍是一种坐姿,只不过在调整仰角以后,把重力对身体的压力,集中到神经元相对较少且不太敏感,同时又有较厚脂肪层保护的臀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背部肌肉群以及大腿股二头肌等组织的压力。
然而在很多时候,使用零重力座椅的人不会非常端正地将臀部埋入椅背和座垫之间的夹角,或多或少会有“葛优躺”的问题,势必会导致脊柱尾端的几个脊柱,承受额外的压力。若是久而久之,则有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椎病。
姿势稍微不正,屁股没有完全塞入这个凹陷,就可能使部分脊柱悬空受压
另外,在行驶中使用零重力座椅也存在安全风险。首先就是因为姿势问题,势必导致原本的鞭打试验数据无效化。当然这一点,对于女王副驾而言也是一样的。另外由于过分强调舒适性,大量填入厚实的柔软填充物,座椅的支撑性也是可疑的。
在本文的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篇批判零重力座椅或者女王副驾的文章。
一方面,笔者非常了解近年来自主品牌,特别是自主新势力们,不断“发明”新概念的根本性原因。毕竟你想要在传统品牌的包围中,甚至是同为新势力企业的争夺中,杀出一条血路,大搞这类创新也是不得已之事。
现阶段对于车内“第三空间”的追求,也需要主机厂设法在座舱舒适性上搞点新花样。
一年多前,各家还都在卷激光雷达的数量,更早则是卷电池包的容量。国内主机厂,特别是新势力,可以说是刀山火海一个“卷”字当头
尽管上面提到了一些可能的风险,然而现实里,却鲜有人会成天睡在车内。即使少数受限于办公室条件,只能在车内午休的上班族,工作日在车里“躺平”的时间充其量也就个把小时而已。
而如同著名网络电子宠物“甜甜圈好吃”这种日常需要睡在车内的主,相信也没多少人会不乐见于他患上腰椎间盘突出。
所以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有关零重力座椅的种种,实际上只是近年来自主品牌特别是各家新势力在不断“内卷”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阶段。
毕竟此前我们已经见证过了,电池容量的攀比、毫米波雷达数量的竞争,以及各品牌在新能源动力方案之间的diss,自动驾驶方案有图无图的互怼。
然而理解归理解,作为车媒我们也有充分的必要,在这里为大家捅破这层营销编织起来的窗户纸。话这里都说了,至于怎么选择,且看各位车主自便。
责任编辑:苏城
-
成都车市的数据解读:车型选择又多又新,消费者为何偏爱BBA品牌?
-
7月终端销量榜出炉:比亚迪环比下滑10%,同时两个新兴品牌崭露头角,它们是哪两个“黑马”?
-
新车首发选择“远离”传统车展的背后逻辑是什么?这种策略对汽车行业和消费者有何影响?
-
新款宝马M3旅行版谍照曝光,除了外观小幅调整,还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改进和亮点?
-
东风纳米品牌诞生,首款新车纳米01发布,这款车型的特点和市场竞争力如何?
-
汽车再制造迎来红利期,哪些企业或行业将从中受益并成为主要玩家?
-
特斯拉官方回应陶琳到访沈阳一事,否认了建厂计划,他们对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何新的计划和策略?
-
奇瑞全新QQ冰淇淋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99-5.29万元,这款车型的特点和竞争优势是什么?
-
汽车开始按磅卖,每吨1200元,预计精品二手车将大量涌入市场,对汽车行业和消费者有何影响?
-
小鹏汽车交出最差的财报,却展现最膨胀的信心,他们的信心来源和未来发展计划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