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企业

陈清泉专访:标准认证助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占领高地

2023-08-25 22:27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张雅慧

摘要:8月22日,2023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始人及轮值主席陈清泉在主题论坛上发表了《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标准化》为题的演讲,提出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建设。

8月22日,2023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始人及轮值主席陈清泉在主题论坛上发表了《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标准化》为题的演讲,提出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建设。

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百年未遇之大变革的时候,正在从代步工具向移动智能体进化,成为交通、能源、信息、人文四大领域的融合体。

通过四大领域的融合,汽车行业可以降低能源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并通过能源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融合创造价值流。其中,人文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将人文世界、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进行深度的融合,全方位发挥数字生产力的红利,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助推碳中和,助推第四次工业革命演化到第五次工业革命。

而此时提出标准,正是站在人文角度对传统汽车的积极转型,向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推出重要一步。

此时制定标准意义深远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代步工具,更是移动的智能体,它是物联网的节点,大数据的源泉,宽带移动的智能终端,5G的推动者。

陈清泉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改变了汽车的出行,在大学学科分类里,汽车从机械学科走向机械学科与电机学科、电子学科、信息通信学科等融合的跨学科;智能网联汽车也从传统的机械产业,成为机械产业、电机产业、电子产业(包括功率半导体,微电子,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信息通信产业等的跨界产业。

跨学科、跨产业、跨行业,决定了智能汽车的发展一定要跨界融合。

传统汽车核心技术是内燃机、发动机,供应链分为车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呈线性垂直分布。进入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是智能移动空间。供应链除了线性供应链,还有环形供应链。生态链也变成了人、车、路、网、云的融合。

如今,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产销数量还是发展经验,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较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清晰认识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许多认证工作与世界第一的引领位置并不完全匹配,尤其在新能源标准化方面,严重缺乏国际话语权。

陈清泉提出,要加快标准化工作,推动如动力电池、芯片、V2G/V2X等关键零部件和领先技术的标准认证。他表示,如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发展水平是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动力电池标准化可以推动换电模式的快速发展,有效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同时推动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

当前国内对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标准化工作存在突出问题,首先是分散性,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标准应用的分散和不一致;其次,电池产业发展迅猛,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超过了标准化进程,导致标准陈旧或不足;第三,标准制定缺乏国际协调;第四,标准的测试和认证需要建立高效的测试和认证体系以确保动力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

电动汽车标准化不仅可以促进快速生产、成本降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还可以通过标准化建立整个行业对材料、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共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与全球标准的有限对齐和协调影响了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全球竞争力,并限制了国际市场准入和认可。因此,陈清泉提出,要尽快推动制定统一标准,强化对技术和标准研究创新,促进和国际标准机构的对话,尽快建设属于我国自己的标准认证系统。

加强顶层设计对全产业的宏观指引

“以前,我们是跟随者,标榜国外企业学习,现在我们身份转变了,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别人没有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我们看到了。我们知道前面的风景是什么,因为前进的方向由我们来决定。”陈清泉生动比喻。

谈到实际的标准制定,陈清泉也坦言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汽车是综合性复杂产品,其中包含成千上万个零件,包括多个领域,涉及如性能标准、安全标准、可靠性、环境友好等多方面。对其制定标准也要考虑企业、行业甚至整个国标的系统流程。

美国在标准制定方面其实很值得借鉴,陈清泉举例,“他们对于标准的制定是开放的,美国的国家标准委员会提供一个框架,各个学会或者组织机构都可以制定标准,如果你的标准可用性高,能符合更多人的应用情况,那么大家都会以你为标准。”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企业、行业包括各种学会组织,对于标准的制定是有优势的,但也要注意其中一些重点问题。”陈清泉指出,“首先,对标准的重要性认识要有一定的共识;其次,对标准的制定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你还没有经验,可能对方向把控不好,容易出错,阻碍产业的发展;太晚整个行业可能已经无序发展,此时标准的管控程度就十分有限了,后续也很难再管理。”

我们亟需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来对整个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陈清泉再次强调,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智能化下半场,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于更高等级技术的标准制定有着更大的难度,加强顶层设计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明确宏观方向,从根本上协调、平衡好发展、安全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智能汽车才能在今天这一关键的变革时刻,下好智能科技“先手棋”,抢占汽车产业新高地。

责任编辑:苏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