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链

小鹏花58亿“接盘”滴滴造车:明智之举还是亏本买卖?

2023-08-29 21:54 来源: 维科网 作者: 智车科技IV

摘要:小鹏宣布与与国内最大的出行平台滴滴成功牵手,拟以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双方首款合作车预计明年量产!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这两个月小鹏就像双脚踏上了筋斗云,扶摇直上九万里。

6月,小鹏 G6 上市,市场热度奇高;7月,和大众签署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获大众50亿入股;今天又又又发布重磅消息:

小鹏宣布与与国内最大的出行平台滴滴成功牵手,拟以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双方首款合作车预计明年量产!

消息传出,小鹏汽车的港股股价最高上涨16.21%,随后稍稍回落,以72.200港元收盘,较上周上涨10.91%。

01

“达芬奇”变“MONA”

小鹏汽车是“接盘侠”?

今天,小鹏汽车宣布已经和滴滴以及滴滴旗下子公司签署股份购买协议,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

根据公告内容,小鹏同意有条件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总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同时与滴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而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共享出行等方面为后者的造车业务提供全方位支持。

双方合作的第一个“孩子”是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这款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项目代号“MONA”。车型将定位于“15万级”价格区间,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官宣意味着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将接近尾声,也意味着滴滴“神秘”的造车经历即将成为历史。据了解,有滴滴内部人士称:“达芬奇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了。除了工程和产品会留一些人之外,品牌、营销、售后等部门都会清掉。”

其实,2017年程维就动了造车的心思,当时滴滴同时和比亚迪理想合作,各开发一款定制网约车。三年后,最终实现量产的是和比亚迪合作的D1车型。滴滴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

而与理想合作的D1 Plus由于种种原因,仅止步于一个名字。

进入2021年,互联网大佬纷纷加入造车赛道,滴滴也悄悄启动了“达芬奇”项目,计划搞一款面向乘用车市场的纯电动轿车C1。这个项目曾经就像程维秘密培养的,最寄予厚望的“儿子”,团队一度被曝达到1700人,组织架构不公开,项目进度也高度保密。而且据说在项目初期,程维每周至少有2个全天跟“达芬奇”团队开会。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程维对这个“儿子”关心得越来越少,他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达芬奇”团队的士气。今年上半年,达芬奇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罗文出走创业,当时就传来项目解散的风声。

如今,从小鹏和滴滴的合作公告“拟以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来看,有人说,小鹏更像是接手了整个“达芬奇”。据内部消息,项目组核心的工程、产品员工,会随收购案一同加入小鹏汽车。而剩下的团队至少裁掉40%。另外滴滴会保留一个与小鹏对接业务的项目组,未来小鹏把车造出来,双方还会有网约车、Robotaxi、充能补能等等方面的合作。

02

最牢固的合作

往往是各取所需的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人说小鹏汽车是“接盘侠”,我却觉得精明的何小鹏接的不是滴滴“烂尾”的项目,而是一块能助他扩展版图的璞玉。

首先,正如公告所说的“滴滴将会面向小鹏汽车开放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支撑”,这么多年来滴滴围绕A级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发能力,双方合作直接让小鹏能够直接上手,弯道超车。

小鹏汽车买的是一辆“完成度非常高,准量产轿车车型”,自己只需要完成剩余开发以及量产销售即可。

其次,作为国内最大的出行平台,滴滴网约车大佬的地位不可撼动。滴滴2022年年报显示,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滴滴是这1900万中占比最大的出行网络供应商,而这些司机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客户。

如果小鹏汽车能拿下这一份额的四分之一,就能直接完成了马斯克一直朝思暮想的事——建成一个Robotaxi车队。到时候,“蔚小理”中的“吊车尾”说不定能一跃坐上第一把交椅。而且,何小鹏曾说未来的竞争中,只有达到年销量达到500万规模才能活下去。这次合作无疑强壮了小鹏汽车的生命线。

最后,小鹏和滴滴的合作也有激励条款,不是无条件的。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10万台是对这一款车销量的预期,其实我们跟滴滴的协议里边提供的额外股权,是基于如果它能够在它自身平台和生态体系里面能够达到年销量10万台以上才能获得更多的股份,它的激励是更高的要求。如果最后它能做到18万/年,其实就拿到最高激励股份,连续两年能做到,就是能拿到5%的总对价。”

综上,这次合作对小鹏汽车来说是一笔顶好的买卖。

再来说下滴滴。

目前,国内造车行业已是厮杀激烈的红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未来走向兼并整合是必然趋势。

先入局的人掌握了更多资源和话语权,和其他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还没有跑出来的企业杀出重围的风险和成本都将越来越高,那么像滴滴这般审时度势,和大佬合作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未来,主机厂与科技供应商的合作预计会越来越多。8月24日,赛力斯汽车也与博世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车辆安全系统、驾驶辅助、自动化功能、动力总成及电气化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发、新材料应用和零部件供应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总之,最牢固的合作往往是各取所需的,我们拿出各自的优势,组成一个圆,最终达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目前来看,小鹏和滴滴正是如此。所以,仔细一想,小鹏和滴滴的合作说不定会成为一段佳话。

责任编辑:苏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