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黄金时代,能持续多久?
摘要:而来到新加坡、以色列等地,比亚迪也屡屡夺得电车销冠,在这些地方,一辆车能够卖到接近100万人民币的高价,是比亚迪利润的新增长点,也让看客们直呼“出息了”。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增加至142亿,占总收入的5.
王传福哭了。
这是在8月9日,比亚迪举办的第5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仪式上,回忆起造车20年来,比亚迪为了活下去,背后的心酸与不易,王传福数次哽咽。
仿佛是憋着一口气,总得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比亚迪这20年,坚定押注电动化,一路省吃俭用,苦活累活干了个遍,终于从去年开始,迎来了一个收获期。
8月28日晚间,比亚迪发布了2023上半年业绩报告,再次证明王传福的话,“比亚迪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营收在去年上半年增长65.7%的基础上,依然取得了72.7%的增速,达到2601亿;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51%大幅提高到18.33%,毛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134.4%,达到476亿。也因此,比亚迪取得历史同期最好的利润表现,归母净利润达到110亿,同比增长了204.7%。
▲ 比亚迪汉DM-i冠军版。图 / 比亚迪官方微博
各方面都接近倍数增长的比亚迪,领先其他参赛者好几圈,甚至在售价如此便宜的前提下,连毛利率都超越了特斯拉。这有一部分原因是特斯拉不断降价、比亚迪进军高端的此消彼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比亚迪的规模效应发挥到了极致,把成本压缩到了极致,才能在主流车型降价售卖的同时,还能提高毛利率。
毫无疑问,比亚迪用自己的方式,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但降本始终有一个极限,尤其对于比亚迪来说,用车海、人海战术带来的规模效应,用更便宜的零部件和人力来组装汽车,边际效用会越来越低,一块钱一块钱省出来,直到有一天降无可降为止。而他的对手特斯拉,始终是尝试不断用技术突破提高生产效率,这是颠覆性的,能带来跳跃式的成本降低,在这条路上,连蔚小理都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就像王传福的那句名言:“汽车工业的大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比亚迪用快、便宜抢占了电动化最大的市场,但在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跑马圈地慢慢行不通的时候,想要实现智能化、高端化,靠规模和便宜劳动力获胜的比亚迪,会面临比特斯拉、蔚小理们更大的阻力。
如日中天的比亚迪,要紧紧抓住这个窗口期,为转型做准备,才能慢一点驶入下坡路。
一边降价,一边增利怎么做到的?
支撑比亚迪如今辉煌的,是无人能敌的销量。
车的确卖得多。今年1至7月,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卖出了151.8万辆,同比增长88.81%。要知道,上半年全国新能源车销量为374.7万辆,根据中汽协数据,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提高到33.5%,比去年提高6.5个点,中国每卖出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比亚迪。
从0到100万辆,比亚迪用了13年,第二个100万用了1年,第三个用了6个月,第四个用了5个月,第五个仅用4个月。在造车上,比亚迪仿佛坐上了一台不断加速的火箭,或者说,比亚迪的销量、产能、价格已经形成一个飞轮,卖得越多,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价格也越低,卖得就更多。
▲ 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图 / 比亚迪官方微博
在中国,20万以下的车占90%以上,但在新能源领域,20万以下的车选择并不多,基本被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占据,可以让消费者用燃油车的价钱买到不错的电动车,但在今年,比亚迪的性价比愈发凸显,不断推出更便宜的减配冠军版占领市场。
近几个月以来,比亚迪先是推出了宋Pro DM-i冠军版,指导售价仅在13.58万元-15.98万元左右,随后又推出了唐DM-i冠军版、汉EV冠军版,同样提供了10000元的购车补贴。据统计,截至目前,比亚迪针对王朝和海洋两大销售网,推出了10个冠军版,售价下探了5000元到30000元不等。
在价格战中,参战者往往是两败俱伤。即便是能将造车成本控制到极限的特斯拉,也因为连续降价,导致二季度的毛利率跌至18%左右。但相比于特斯拉,比亚迪的价格,实在是降得足够低、足够彻底,硬生生用销量翻番,把造车成本拉到更低,反而赚得更多。
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在8700元左右,汽车毛利率进一步增长到20.67%,对于售价高的理想,毛利率超越特斯拉就已经是一件难事,而卖得这么便宜的比亚迪,能让毛利率超过特斯拉,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原因不仅有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降低、冠军版产品降本带来的利润提升,更大的秘诀在于,在销量暴涨之下,比亚迪把规模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作为一家汽车厂商,比亚迪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大包大揽,但凡自己做能比买便宜,就都选择自己做,包括那些最苦最累的事情。从车身到内饰,从电池到芯片,用大量便宜的人工替代外部高效的技术,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甚至连海外运输,比亚迪也要从链条上解决,去年,比亚迪还斥50亿巨资买了8艘船,为海外扩张服务。
▲ 比亚迪深圳工厂。图 / 视觉中国
行业惊叹于特斯拉的奇思妙想,却容易忽略创新背后极高的试错成本和人力投入,比亚迪则选择最稳妥也是最实用的办法,人效低不是问题,只要总成本可控,等销量上去了,照样能赚钱。
上半年为止,比亚迪的员工人数已经高达63.15万,但员工成本总额仅占到总营收的15.54%,去年也基本是这个水平。而特斯拉去年年底的总人数只有近13万人,在特斯拉上海工厂,19000人年产50万辆汽车,平均每人26辆,在比亚迪西安工厂,25万人年产100万辆车,平均每人只有4辆。比亚迪的人效甚至比不上富士康。
开这么多零部件厂,养活这么多人,这一度是比亚迪的巨大负担,但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入快速拓展期,比亚迪就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背靠技术、产品、渠道、供应链上十几年的积累,朝着低价的目标,快速推出多个车型抢占市场。等销量上去以后,命运的齿轮转动起来,整车制造成本越来越低,利润空间越来越大,比亚迪也进入到一个空前繁荣的收获期。
如日中天,也有隐忧
辉煌的顶点,往往也是衰落的开始,这是亘古的道理。对于比亚迪来说,今天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铸造的——中国的劳动力红利尚未完全消退,工程师红利开始起效,让比亚迪有了核心的成本优势,而新能源车处于快速渗透期,庞大的增量市场可以用低价横扫一切,在销量的带动下,比亚迪多年的产业整合终于迎来质变,成本快速下降,利润不断提高,这种产业链上的先发优势,让竞争对手们几乎没办法走相同的路线,这是为比亚迪量身定制的成功之道。
对手们也清楚,比亚迪的核心优势就在于成本控制,但在现有的技术路线和生产模式下,一辆车的成本是有下限的,尤其对于比亚迪来说,维持着庞大的员工规模,不仅会让管理难度大幅增加,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也会带来更大的冲击,一旦销量下滑,垂直整合模式下的零部件产能,也将成为巨大的拖累。
人效无法提升,比亚迪就始终难以朝效率要利润。从上半年财报来看,比亚迪在成本端提高了毛利率,但在费用端,销售、管理等费用率都有所上涨,这意味着比亚迪仍处于粗放式扩张的状态,产能的提升依靠扩张员工规模,销量的提升依靠低价和营销,长远来看,这都会限制毛利率的进一步提升。
人员的扩张也带来了更严峻的管理难度。此前,多位比亚迪员工告诉每人Auto,比亚迪的内部管理十分落后,工作流程繁琐,没有明确有效的竞争机制,很多员工只拿工资不干活,也没有奋斗的欲望,在比亚迪过着一种安稳的生活。
为此,比亚迪启动了一轮规模巨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推动更多品牌独立运营,成立包括王朝研究院、海洋研究院、腾势研究院等单独部门,并引入末位淘汰等竞争机制,招人速度也在放缓。
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封闭的供应链,零部件子公司不参与市场竞争,势必会逐渐丧失竞争力,在技术突破和生产效率提升上慢人一步。
▲ 比亚迪电池工厂。图 / 比亚迪官方微博
拆分电池事业部,就是一个例子。时间追溯至2018年,比亚迪就开始计划把旗下的电池业务拆分上市,这也是后来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弗迪电池。这项决策显然源自于比亚迪的危机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的电池部门和宁德时代不分伯仲,前者为比亚迪供货,后者却和多家主机厂建立供应关系,很快,独立造电池的宁德时代实现了弯道超车。
尽管尝试外供,但弗迪电池等子公司,依然主要向比亚迪供货。比亚迪的降本压力也会不断传导给子公司,一位靠近比亚迪的人士告诉我们,在比亚迪,内部零部件的供应价格常常会要求“打八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数额。晚点LatePost也曾报道,去年比亚迪采购弗迪电池的价格较市场价低约10%,原因是“只有从自己做起,才能让整个集团无条件地完成降本的指标”。
这种压力之下,潜在的风险就会被放大,即便是内部价格,也不可能无止境地降低,否则一定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而当销量下滑,外供通道又没能打开,这些工厂设备、库存产能,就会有成为负债的可能。
上述人士表示,无人不知比亚迪和弗迪之间的亲密关系,大多数主机厂难免会有些顾虑。如果真的到了依靠自身销量无法回血的那一天,这些传统模式下打造的重资产,比亚迪该如何消化,是个难题。
更大的隐忧来自于竞争对手。将在2025年投产的特斯拉墨西哥工厂,可能会应用下一代车型平台,马斯克称下一代车型的生产成本只有Model Y的一半,可能只有10万人民币左右,这会严重冲击比亚迪的优势领域。
从2017年开始使用一体成型压铸技术到现在,特斯拉单车制造成本已经下降了50%以上,这就是颠覆式创新带来的跳跃式成本降低,而这恰恰是比亚迪不擅长的一条路,更何况特斯拉在智能化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先发优势,追赶者蔚小理们也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紧紧抓住窗口期
销量是维系一切的关键。但现在,市占率的走低,为比亚迪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海豚投研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比亚迪的市占率从36.2%下滑至33.9%,而一直以来的销量支撑——比亚迪宋家族,在二季度的销量也环比下滑约19%。换句话说,比亚迪也并不是全然无敌,深蓝S7、银河L7、零跑C11等竞品车型的推出,都会冲击到比亚迪的市场份额。
对于比亚迪而言,如今的辉煌,是等了20年,才盼来的绝佳“窗口期”,相比起外界的欢呼声,在比亚迪内部,更多的情绪或许是紧张——就像沙漠里渴了许久的旅人遇上了绿洲,一定会用尽力气喝个饱,再把所有容器填满水。
时不我待,一方面,比亚迪要尽可能维持住销量和低成本优势,尽可能抢占市场,强化品牌,赚取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则要为可能到来的衰退提前做准备、谋出路。
在2022年业绩会上,王传福展望2023年的目标,是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到360万辆,面对竞争,快是第一要务,技术是第二,战略是第三。这基本为比亚迪定下了方向——对外继续抢占市场份额,低中高端全面覆盖,以及加快出口,对内修炼内功,积累技术。
除了用更低价的产品席卷市场,腾势在今年的优异表现也给了比亚迪一点进军高端的信心。电话会上,比亚迪方面透露,腾势D9的利润比入门级车辆高出了几十倍——作为比亚迪高端线的先行品牌,腾势已经推出D9、N7、N8,今年6月,腾势D9还拿下了MPV的销量冠军,此前,这个领域一直是别克GL8的安全地带。如此不错的销量再叠加高额利润,给比亚迪赚了不少钱。
▲ 腾势D9。图 / 腾势汽车官方微博
除了腾势之外,比亚迪去年还给外界了很多充满想象力的预告,今年上半年,这些谜团已经全部揭开。还在进行的成都车展上,百万级品牌仰望U8、仰望U9亮相,其中,仰望U8预售价为109.8万元,是比亚迪目前最为昂贵的汽车,而传闻中更加“小众和个性化”的F品牌,也就是主打越野的方程豹,售价则在30-40万之间。据了解,方程豹5和仰望U8都拿到了不少盲订订单,未来将提供的利润也值得期待。
出海方面,早在2021年,比亚迪就开启了乘用车出海计划。彼时,比亚迪的第一个试点国家是挪威,这也让外界推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亚迪出海的重要战场是欧洲,对此,比亚迪一度定下了要在2030年跻身欧洲三大电动车品牌的远大目标。然而,根据销量数据,在出海两年之后,比亚迪更多的好成绩是在东南亚市场取得的。
在泰国,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连续5个月斩获了泰国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冠军,截止今年5月,BYD Atto已经卖出了9310台,把市占率提升到了38.6%。而来到新加坡、以色列等地,比亚迪也屡屡夺得电车销冠,在这些地方,一辆车能够卖到接近100万人民币的高价,是比亚迪利润的新增长点,也让看客们直呼“出息了”。
在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也可以映射比亚迪焦虑的心态。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增加至142亿,占总收入的5.48%,此前,这项占比一直被比亚迪控制在4%左右。去年,这个数字也是出奇的高,在整个2022年,其研发投入是202亿,已经和特斯拉的207亿持平。
▲ 比亚迪MCU芯片。图 / 比亚迪官方微博
费用增加或许跟比亚迪加速智能化进程有关。不久前,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亮相了投资人见面会,她真诚十足地承认,此时的比亚迪,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确不够领先,但一定会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创新。比亚迪的行动佐证了李柯的说法——这段时间以来,比亚迪已经招聘了4000-5000名软件工程师,针对这类自动驾驶人才的招聘目前还在进行中。
同时,比亚迪开始加速整合智能驾驶团队。财报发布前的几个月,比亚迪电子集成部总监韩冰,开始带队比亚迪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同步开始组建智能驾驶芯片设计团队,并表示比亚迪的研发车队已经扩充到300多辆车。很快,地平线此前的智能驾驶研发总监廖杰也加入了比亚迪,担任比亚迪智能驾驶上海团队的负责人。
不管是高层表态,还是疯狂招聘、挖人,比亚迪近期在智能化方向的一系列动作,都让外界咋舌。毕竟,此前,王传福公开表达过对自动驾驶的不信任:“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就是用来忽悠老百姓的。被资本胁迫下出现的产物,只能够被车企作为宣传的卖点,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自动驾驶只是被资本裹挟的高级的辅助驾驶而已。”
如今,王传福强调的却是“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考虑到比亚迪正处在需要抓住窗口期、进一步拓宽下半场竞争优势的当下,发展自动驾驶成了迫在眉睫的必要。
作为比亚迪最大的对手,特斯拉在智能化策略上的盈利,的确教人眼红。在FSD的助力之下,即便特斯拉大幅降价,在大面上稳住了毛利率。这种依托智能软件赚钱的路子,或许也将是“下半场”的主流,毕竟,汽车的价格不可能一降再降,但软件却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在招聘应届生这件事上,比亚迪也显得很“饥渴”。根据比亚迪官方数据,2023年,比亚迪招聘了3.18万应届生,其中80.8%的毕业生流向了研发部门,堪称公司历年的校招规模最大。
▲ 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图 / 视觉中国
其中,对于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尤其亮眼。比如,比亚迪今年一口气招了接近800位清北应届毕业生,王传福显然也对这个数字很满意,曾在电话会上直言:“以前我们招清华北大都很难,今年让我们抓住了好机会。”
留给比亚迪的好日子还有多久呢?一年?两年?按王传福的估算,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就会提升到60%,到那时,车企们将迎来另一场战争。
在此之前,比亚迪要好好抓住这个“最好的时代”,巩固优势,筹粮备战,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