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加速绿色出行的关键一步
摘要:按照计划,过渡期结束后,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除了欧盟,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也都采用各种方式要求对汽车产品的碳排放信息进行公示。
不断升级的“碳博弈”和日益高筑的“碳壁垒”,正考验着加速驶向全球市场的中国汽车。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碳竞争”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市场角逐的新规则。今年8月,《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按照这一新电池法的规定,自2025年起,欧盟逐渐对电动汽车电池碳足迹、循环材料目标、尽职调查、碳标签等提出要求,不满足要求的电池产品或装载了该类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或受到经济惩罚。在此前的5月,欧盟已对外公布《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正式法令,8月欧盟委员会通过并公布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过渡期实施细则,该细则从今年10月1日起生效,一直持续到2025年底。按照计划,过渡期结束后,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除了欧盟,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也都采用各种方式要求对汽车产品的碳排放信息进行公示。
面对各国陆续出台的“碳规则”,中国汽车准备好了吗?出口规模持续增长的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低碳竞争力究竟如何?客观而言,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全球有目共睹,在践行“双碳”战略的过程中,汽车行业的减排降碳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到碳足迹管理,中国汽车仍有诸多短板亟待补齐。比如,碳核算方法和碳核算数据相对薄弱,产业链协同相对薄弱等。据了解,在碳核算方法层面,目前国内尚未正式发布针对汽车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汽车产品碳核算方法也未达成一致,部分企业直接采用国际标准进行整车产品的碳排放核算,碳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难以保证;在碳核算数据方面,缺少反映国内真实水平的数据,部分企业也使用国际数据库中的中国区数据进行碳排放核算,但其核算结果与真实水平相差较远。如果这些短板不及时补上,未来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出口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前召开的泰达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专门提到,要提升行业绿色低碳水平,探索建立汽车产业碳足迹核算体系。事实上,相关机构也正开始酝酿汽车碳足迹管理方案,使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更统一、数据更真实、更透明,并尝试着将这些核算标准和数据与全球互通互认。为了提升中国汽车低碳竞争力,并为中国企业从容应对全球市场竞争,尤其是在“碳博弈”中争取到更多主动做足准备,今年5月,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正式上线运行。作为汽车碳足迹管理的一次全新尝试,该公示平台覆盖了整车产品、零部件产品和车用材料,公示内容包括产品基本信息(如所属企业、产品型号、产品尺寸)、碳排放信息、碳标签信息,试图站在全产业链的维度,通过数据公示、数据分析、碳标签管理等功能,360度呈现车型全生命周期的碳数据信息。也就是说,一辆汽车从材料生产到报废回收的碳排放数据将在平台上完整呈现,同时还可以“知己知彼”,知晓同级别竞品的碳排放数据信息。
事实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汽车产业碳足迹核算体系是第一步,未来中国汽车的碳足迹管理包括核算体系、标准、数据还要逐步与全球实现互认互通。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碳博弈”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重要砝码,如何从管理体系、标准数据到产品技术性能全方位树立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低碳自信?中国汽车该如何以更完善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更真实的碳足迹核算数据、更出色的碳足迹表现,在全球市场行稳致远?这些问题都值得全行业冷静思考并积极解决。
责任编辑:苏城
-
极致驾趣 无惧挑战,广汽本田真势力智能运动插混挑战赛收官:纵横赛道的电动刺激体验
-
首搭国产高端车规级7nm芯片,吉利旗下领克08正式上市:科技驱动与豪华品质的融合之路
-
最强“中国代表队”领衔,宇通全系高端智能车队进入“亚运时间”: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的舞台
-
磷酸铁锂电池出口上升:商机与竞争的双重考验
-
商用车行业下半年机遇与风险并存: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
法士特举行2023年科技表彰大会暨第五届科技创新周,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
-
AITO问界新M7系列发布即交付,开启了豪华车市场的全新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商用车产品测试在重庆举行,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会。
-
保隆科技在欧洲建立的研发制造中心正式开园,这标志着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小米汽车的进入是否面临着困难,能否攀登车市顶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