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论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增强动能,助力汽车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围绕支持技术创新突破、提升绿色低碳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和强化标准法规协同5大方面开展工作。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在智能电动化、绿色低碳化趋势下,汽车产业要如何保持发展优势,成为当下汽车行业尤为关键的议题。
在9月1日~3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围绕“高质量·新未来”主题,与会政府管理部门、行业专家、企业代表聚焦政策引导、企业实践、产业融合、技术创新等方面,凝聚发展共识,共同探索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顶层设计
巩固优势 补足短板 把握历史性战略机遇期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要着眼世界前沿、国家战略、人民需求,紧盯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的变革趋势,牢牢把握历史性战略机遇,深刻转变发展方式,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深度转换增长动能。万钢同时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标准体系、促进全球开放合作的四点期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围绕支持技术创新突破、提升绿色低碳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和强化标准法规协同5大方面开展工作。
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一级巡视员李培指出,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下一步要推动交通结构调整,实现车辆结构清洁化发展。另外,要加强空调制冷技术研发,促进实现国际公约履约目标。“汽车产业要加大自主研发,形成中国自主的替代技术路线。”
为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表示,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盲目发展与盲目投资、产业转型中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强化汽车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和指导,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遏制盲目投资冲动,规范产业发展秩序。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培育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集团,引导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落后企业退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防范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
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离不开税收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在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轨过程中,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还存在短板弱项,产业发展面临竞争环境压力大,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税收政策导向不仅要注重“量”的扩张,也要注重“质”的提升。下一步,财政部将与工信部等部门密切配合,持续优化减免税政策的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升级,形成政策合力,促进汽车产业链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为加速交通领域的脱碳、降碳,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高博提出加强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一,加快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二,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引导绿色出行,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城市客运体系;第三,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促进运输装备技术升级;第四,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积极稳妥引导自动驾驶技术进入运输服务领域。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和贸易正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蓬勃的活力,汽车出口规模大幅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二级巡视员刘晓光指出,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企业出口及海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把握当前出口机遇期,持续推动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今后,需要从4个方面推动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推动贸易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快汽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二是加大对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支持力度;三是推动构建公平、稳定、包容、便利的汽车贸易环境;四是完善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服务支撑体系。
行业探索
夯实技术底座 实现科技自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汽车产业是支柱产业,也是最有潜力和最有市场空间的产业。做大以后,更要做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指出,强大的产业链、优越的国家创新环境以及国际化的发展空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三大新挑战:第一,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要满足绿色发展的挑战;第二,管理体制需要创新,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根据创新需求适当放开;第三,与世界产业融合发展,要融入全球产业生态,与世界汽车产业多赢、双赢发展。
为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夯实技术底座,巩固和增强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二是以更大力度推动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生态新优势;三是多措并举,系统落实“双碳”战略,提升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水平;四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研究,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五是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
处在技术升级、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强调,应注重新能源汽车电驱动、芯片等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轻量化、高性能、长寿命的发展趋势,驱动着IGBT模块往更高功率密度、更高结温、更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也对芯片技术和封装技术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此外,要推动快慢充和换电融合、充电设备互联互通、充电运营服务人性化、运行维护保养数字化,破解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难题。
在智能技术方面,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志华认为,今后先进计算技术将继续推动汽车创新,助力打造更加智慧的交通生态系统,为日常出行方式和交通系统带来变革和进步。行业应投入到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建设中,逐步完善核心算法,加快高算力芯片发展,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智能化或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不过,对于无人驾驶的投入也要理性。
企业实践
回归制造业本质 融入全球产业链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价格战”硝烟弥漫,车企“内卷”达到新高度。就当前车市的严重内卷现状,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表示,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保持高增长态势,但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面临“增量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到来,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车企市场表现进入动荡调整期。“内卷”的本质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一味降价只会让行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他认为,要回归制造业本质,用心打造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同样提出,当前汽车市场已进入大浪淘沙的竞争阶段,新能源头部企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国际巨头正进一步加码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以抢抓窗口期,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竞争力实现质的突破,正以科技自立自强持续保持技术自信。
在此背景下,对于业内企业而言,技术融合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出路。面向今后的技术变革,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认为,电动化、智能化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态势,车企研发究竟是全线开花还是收敛聚焦,关键核心是在这轮转型中能否真正走稳、走好。他强调,转型绝非一个行业、一家车企单打独斗就能完成,开放合作、跨界融合才是必由之路。
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王远力也提到了“融合”的必要性。他认为,尽管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健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但缺芯片、缺操作系统等短板也十分明显。封闭的内向型发展不能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要将自身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体系当中,让中国汽车产业得到全球认可。
责任编辑: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