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布局新能源商用车业务,乘商并举是造车新势力的终极目标吗?
摘要:近日,威马汽车宣布与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团达成资本层面的深度战略合作,双方计划重组威马汽车开曼境外公司,作为其新能源商用车服务生态新业务板块,对标美国Rivian及特斯拉Cybertruck。
乘商并举已成为造车新势力发展的新标配。
近日,威马汽车宣布与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团达成资本层面的深度战略合作,双方计划重组威马汽车开曼境外公司,作为其新能源商用车服务生态新业务板块,对标美国Rivian及特斯拉Cybertruck。
加码新能源商用车
据透露,此次重组的威马新能源商用车公司将深度融入公路物流产业应用场景,在中国及海外市场开展物流及流动商业车辆、轻型商用皮卡销售等业务,预计在2023~2025年,分别推出新能源物流车、售货车及两款皮卡车型。在此基础上,威马新能源商用车公司还将全面协助威马乘用车业务,加快全球市场布局。
除此之外,集兆嘉智慧重工将助力威马汽车进行整体业务转型。未来,威马新能源商用车将通过商用定制模式,进入全球移动商业市场,获得零售商品供应链分成收入和能源服务收入等;将原有的产品销售模式转型为“产品+服务”模式,成为具备提供一体化解决服务能力的新能源商用车生态运营商。
据悉,重组后的威马新能源商用车公司已获得集兆嘉智慧重工的20万辆物流车及售货车订单。未来,威马新能源商用车计划将国内运营的智慧生产基地平台打造成全球轻型商用车虚拟工厂生产管理中心。
一旦新能源商用车规划项目顺利落地,20万辆订单在手的威马汽车将大大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甚至能反哺其乘用车业务。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与集兆嘉智慧重工联手,威马汽车将加速摆脱乘用车时代重资产、长期亏损等不利局面,迅速改善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流,并为造车新势力探索出一条融合及转型发展之路。
脱困的最佳途径
随着乘用车市场内卷渐入白热化,更加残酷的淘汰赛正加速到来。如今,除步入正轨的“蔚小理”之外,多数新势力品牌依然苦苦挣扎在汽车行业的边缘。作为曾经造车新势力的领军企业,威马汽车近来一直被工厂停工、门店关闭、售后不佳等负面新闻所困。
在乘用车业务发展受阻后,威马汽车希望通过布局商用车领域实现突围。事实上,早在2018年,威马汽车就通过收购大连黄海和中顺汽车两家车企,获得了商用车生产资质,已具备向商用车市场拓展的基本要素。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威马汽车试图通过抓住这个“牛鼻子”,实现乘商并举,这无疑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认为,威马汽车涉足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绝非“意气用事”,布局商用车领域是其拓展新市场、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与传统燃油卡车竞争格局基本稳固不同,在新能源卡车赛道上,各路玩家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这无疑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入局的绝佳机会。目前,传统商用车企业虽有所布局,但其转型升级的动力稍显不足。相较之下,造车新势力少了很多惯性包袱,更容易实现跨界融合。”他说。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威马汽车有着较强的研发、生产、供应链能力以及市场积累。更重要的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威马汽车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它的加入,有利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推广应用。
造车新势力能否蹚出新路
以威马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布局商用车领域的背后,是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蕴藏着无限潜力。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商用车作为汽车行业助力减碳任务的主战场,正迎来绿色变革的机遇期。据预测,至2025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将超过30%,中重卡渗透率将达到25%,总量约170万辆。
在钟渭平看来,当前,我国商用车行业已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在市场和政策的驱动下,商用车新能源化的步伐正不断加快。在存量竞争时代,新能源化是中国商用车未来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关投资机构负责人任超表示,对于商用车行业而言,纯电、混动以及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均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激烈竞争不同,新能源商用车行业仍属于蓝海市场,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赛道价值也在快速凸显。
在此背景下,意欲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分得一杯羹的不止有造车新势力,还有慕名而来的科技新秀们,加之在排放升级重压之下,将新能源商用车视为转型升级突破口的各家卡客车企业,新旧势力交汇,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此外,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虽然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前景可期,但普及与推广依然存在诸多痛点。相较于已经较为成熟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商用车在使用场景、技术路线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掣肘。
“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包括购买成本、续驶里程、充电便利性、二手车交易等问题,依然影响新能源商用车的规模化应用。”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明确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应用方向,但与乘用车市场不同,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用户更为关心的是车辆的投入产出比,包括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等。
“目前来看,造车新势力竞逐的赛道并非坦途,需要面临商用车市场复杂格局、新能源技术路线探索、公司融资与量产进度平衡等难题,因此新晋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钟渭平说道。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并不看好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前景,但从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来看,赛道上玩家越多,越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无论是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还是自动驾驶领域,都已进入冷静期,各路玩家更多聚焦在技术难题的攻克,以及可行性商业模式的探索。”物流行业专家孔震指出,出于对商用车市场格局以及自身短板的考虑,造成新势力大多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进行电动化、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从而实现先进理念与传统企业技术实力的优势互补。未来,随着造车新势力与传统造车企业的关系由“竞争”变为“竞合”,商用车领域的造车或许不会再“单打独斗”,而是上下游需求和资源的重新整合。
“对于想要入局的造车新势力而言,也是一场技术实力、研发能力、生产规模以及市场影响力等综合能力的比拼。在新能源化、智能网联的大趋势下,率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破解存量博弈的关键。”孔震最后说道。
责任编辑: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