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扩大东盟市场的步伐
摘要:作为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9月17日-18日,2023中国(南宁)-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
作为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9月17日-18日,2023中国(南宁)-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
今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设立的第20年,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合作也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开启全新的篇章。东盟拥有6.5亿人口,而汽车普及率尚不及20%,这是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巨大机遇。但同时,东盟各国对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又各有不同,中国汽车要开拓东盟市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东盟汽车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农生文表示,南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平陆运河将让南宁变成滨海型城市;深邕合作将不断夯实南宁东盟产业发展根基。南宁这些重大机遇为深化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则表示,东盟国家和我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东盟各国正致力于实现经济复苏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强,长期以来有关国家发挥各自的优势,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各方不断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加深。近年来,东盟国家积极推动汽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持续上升,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车企着眼当前发展机遇,开拓布局东盟市场,凭借在智能化、电动化等方面优势,中国汽车赢得越来越多东盟国家消费者的青睐,东盟已成为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除整车出口外,全散件组装出口、海外建厂、合资合作等多元化模式也在东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汽车产业链合作共建愈发紧密。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少刚强调,东盟经济动能强,发展潜力大,是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充满活力的一道风景线。今年恰逢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双边经贸持续提质升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合作方兴未艾,呈现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新格局。要促进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探明方向,锚准产业定位航向标;增强交流,整合政企资源与技术成果;携手共进,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商务部亚洲司司长王立平强调,东盟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国与东盟汽车产业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为更好推动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合作,王立平提出,要共同促进双向投资,共同发现新的贸易增长点,共同营造好产业发展环境,共同做好产业研究。
针对中国-东盟的汽车产业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建议,要坚定全球化发展,多边领域加强政策协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有化、便利化,加强管理模式,发展经验等交流互鉴,共破发展难题;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加强发展战略和合作对接,深化产业分布协作;共同推动技术融合创新,发挥各类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
泰国工业部督察长德查·查图塔纳南强调,泰国是全球汽车发展的新基地。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泰国出台了系列新技术应用和政策,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应对气候变化,这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发展机会。
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副首席执行官林美敏介绍,在马来西亚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中,电子电器和石油排在前两位,其中,电子电器占比高达50%。目前,马来西亚正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绿色科技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这为中国汽车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马来西亚还对制造业公司给予系列激励政策,如投资赋税减免、再投资奖励、进口关税豁免等。2022年及2023年,马来西亚将在国家预算内给予电动汽车激励:完全豁免进口整装式电动汽车进口关税和消费税并延长至2025年;到2025年,电动汽车100%免征道路税等。
■东盟是中国电动汽车出海重要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魏文清强调,如果出口份额占比不能达到40%,很难说是汽车强国。而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人口综合达到了21亿人的规模,占全球人口的1/4以上。东盟具有广阔的汽车需求,也是中国汽车出口重要的目标市场。东盟正在成为电动汽车快速成长的市场,中国汽车产品在东盟国家非常活跃。1-7月,我国向东盟出口新能源载人和载货汽车、客车及牵引汽车161154辆,同比增长150.94%,出口额达到16.23亿美元,同比增长444.50%。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是我国向东盟汽车出口金额前三的国家,其中,泰国占80%。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面临政策合规、市场竞争加剧、技术需持续突破、品牌运营和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扩大制度性开放,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加强国企、民企产业链协同,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重大技术突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全球资源配置和产能布局,降低对外依存度;提升新能源产业链战略定位,落实细化激励政策。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Sonklin Ploymee介绍,近年来,泰国的汽车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从皮卡的支持,到对环保汽车的鼓励,再到今天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泰国拥有6600万人,足够支撑电动汽车发展;泰国工业链基础也相对强劲,足够支撑汽车产业链发展。这些让泰国成为值得各国车企投资的目标市场。”Sonklin Ploymee表示,包括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的各政府机构,将为中国电动车企在泰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
泰国上汽正大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Suroj Sangsnit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在泰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相较中国要慢很多。“2023年,泰国需要1.5万个充电桩,截至目前仅有不足5000个,需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Suroj Sangsnit表示,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过程中,泰国还需要改善本土电力结构。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自力表示,2022年,全球商用车的销量为1214万辆,其中,东盟的销量达到106万辆,占全球总量的9%,超过北美、大洋洲、中南非等市场。东盟稳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人口红利、技术进步加速了商用车产业的发展,这也为中国商用车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车,在东盟得到了全方面的政策支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利用RCEP政策红利 玩转东盟市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已扬帆启航。未来,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启动,有望进一步降低汽车等重点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为中国与东盟汽车产业经贸合作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RCEP是一项协定,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RCEP要求各成员国的优惠政策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必须往前走,不能倒退回原来水平,这种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对中国汽车产业在东盟的本地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副院长、文莱研究所所长罗传钰表示,中国车企要想在东盟市场有更好发展,安全稳定政策非常重要,在RCEP框架内,车企要根据目的国的现实情况、工业化进程,推进本地化发展,联手打造安全、稳定的本地化产业链,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张辉也表示,RCEP框架内,中国整车企业出海投资、设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关键是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需求,制定本地化发展策略。博世在泰国的工厂生产的一种零部件,占该种零部件全球产量的80%,这里的产品不仅供应本地市场,也供应到其他国家市场。利用RCEP的关税优势,可以为企业在东盟的发展提供便利,“利用好RCEP的政策红利,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开拓东盟市场。”张辉说道。
不过,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印尼汽车公司COO王珂也表示,RCEP在东盟各国落地推进的速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快,而且,为了更好发展本国汽车产业,各国也会制定新政策,要求车企本地化发展,这需要中国车企提前做好规划。王珂介绍,东盟各国普遍要求外国车企加强本土化发展,不仅希望能进行本地化生产,还希望这些企业在本地生产后能提升对外出口的比例。而现实情况却是,在印尼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出口到更多其他国家,这就要求企业在本地化发展过程中,做好战略布局,先做好印尼本地市场,再考虑对东盟其他国家甚至更多海外市场的出口。
东盟各国的汽车产业链普遍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国汽车产品要做好本地化生产,还需要加强供应链、产业链的配套。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东盟市场的开拓,大多国家都希望车企能做好本地化生产,而这种本土化生产,需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在内的各种零部件的配套。目前,在零部件配套方面,中国企业还存在很大不足,虽然也有零部件企业跟随整车企业的步伐到东盟各国设厂,但整体上并不完善,尤其是在电机、电控等方面严重不足。众所周知,日系汽车产品在东盟各国普遍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日系车的产业链出口一直发展的很好,日系车企所到的地方,相应的零部件企业也会同步布局,但这些供应链大多只为日系车企服务,很难“撬动”。中国车企要想在东盟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也需要构建本土化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温华介绍,新能源商用车以运营成本低、环保节能、噪音污染低、助力城市能源转型等特点,在东南亚各国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但新能源商用车充电设施不完善、价格高昂等特点限制了其应用,可以在超市配送、矿山、港口内部及附近物流运输、渣土运输及城市建设、道路清洁等相关领域率先应用。
在广州远海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陈小亿看来,中国汽车出口配套设施是重要一环,“不能让整车业务单打独斗,而缺乏必要的配套服务。”以汽车金融为例,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东盟范围内汽车金融方面的布局偏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汽车产品尤其是商用车在当地的销售。陈小亿介绍,出口运力不足是目前中国汽车出口的一大制约,尤其是随着运力紧张、运价飞涨,要求包括承运方在内的各方在运力增加、技术研究等方面做更多准备,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要求。
中国汽车抱团出海,不仅要求零部件、汽车金融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还需要整车企业间加强合作,共同做好中国汽车产品在东盟市场的品牌推广,才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