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中控屏的尺寸蒙骗,赚大发小要看细节!
摘要:“科技感+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造车的两大关键词,越来越多的以往无法想象的汽车功能,越来越新颖的造型成为主机厂共同努力的方向,话又说回来了,改变固然是好事,但是有没有人想过,用户能不能用得习惯呢?
“科技感+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造车的两大关键词,越来越多的以往无法想象的汽车功能,越来越新颖的造型成为主机厂共同努力的方向,话又说回来了,改变固然是好事,但是有没有人想过,用户能不能用得习惯呢?
相信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屏幕前的各位或多或少都有点共鸣。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如今的座舱,科技感最直接的来源无非就是那块越做越大的中控屏。按理来说中控屏做大是好事,屏幕更大了,现实的信息更丰富,更直观,在车上小憩的时候还能用来追追剧、刷刷短视频,的确为原本枯燥无味的用车生活带来了许多新鲜感。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屏幕越来越大,主机厂也越来越懒,渐渐开始取消所有的实体按钮,并把这些功能全部集成到了越来越大的屏幕当中,这样的操作时常导致消费者在用车时手忙脚乱,甚至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功能。简单来说,大屏带来了简约美观的座舱风格,但光好看可不行,中看不中用,反而会弄巧成拙。
如果是那些不常用的功能按键取消了也就算了,但例如空调、循环模式、灯光、音量这些最常用的功能都被放进中控屏中,用起来就相当不方便了。
虽然如今很多品牌都在鼓吹自己的中控屏都有“零层级交互”,但问题是,这些所谓的“交互”需要从主界面打开相关功能,再进行目标操作,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就已经三个步骤了,如果没有记清楚具体位置,还得再多花费一点时间。
这样一轮操作下来,对比以前实体按钮的一键解决,确实是比较不方便。笔者个人觉得,这样的一套创新下来,科技感是有了,但从实际使用的体验感上来说,却是在倒退。
这时候有人又说了,你不想动手操作,你可以用语音交互啊。且不说大多数车机还无法实现免唤醒语音交互功能,下达指令前你还得先唤醒语音功能,再下达指令,遇到车里有人的情况,聊天聊到一半开始语音交互还是蛮尴尬的。
总而言之,综合考量实际的体验以及用户的反馈之后,笔者认为取消实体按键把功能集合到中控屏这个设计还是蛮不科学的,轻则需要多操作几个步骤、用起来更麻烦,重则在行驶过程中司机需要分心来操作中控屏,容易被分散掉注意力,带来安全隐患。
而且这还是在中控屏保持正常的状态下要面临的问题,万一中控屏死机或者黑屏是不是就意味着很多车内功能也都不能使用了?甚至还有部分车型把挂挡都集成进了大屏里,是不是车机死机意味着车都开不了了?
以前中控屏出问题了,车内的基础功能都还能正常使用,互不干扰。现在中控屏坏了,等于整个车80%的功能都一起出问题了,感觉更像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了。
既然存在这么多短板,究竟为什么主机厂依然热衷于将实体键归置在中控屏中?
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就是为了满足众多车企鼓吹的中控台简洁科技感设计,这种风格已经成为流行的大趋势,气氛已经烘托到这里,想不从都不行。再者,从主机厂的角度上来说,曾经的按钮、旋钮等零部件的开模制造以及维护成本都相对来说比较高,如今都被一块中控屏取代,省下了不少费用,也能减少造车的组装工序,省钱又省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网友调侃,其实车企去按键化是在下一盘大棋,未来车机有一天将变成和现在的电视机一样,从功能上去收费,想开空调、想开车灯先扫码交个费。
写在最后
只能说当下正值车企向新能源转型之际,正是新技术、新设计集中爆发的时候,主机厂标新立异无可厚非,但是诸如上面提到的“高集成度中控屏”还有夏天要在车内撑伞才能不被晒的全景天幕、开门容易被夹手的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究竟是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车企有创新精神是好事,但在创新之前切记要和用户站在一起,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免被困在主观意识内的“自嗨型”创新,违反了车主的实际使用需求,净创新些派不上用场的“科技感”噱头。特别是类似实体按钮的设计,关乎用户在路上的行驶安全,一点也马虎不得,在这里省几个按键钱实在是没有多大必要了。
责任编辑: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