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企业如何瓜分百亿市场?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以及电动化进程加速,动力电池作为“新三大件”的地位也在日益提升,同时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发展也开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以及电动化进程加速,动力电池作为“新三大件”的地位也在日益提升,同时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发展也开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BMS源起电池保护板
BMS全称叫电池管理系统,主要作用是对电池状态的监控、电量估算等。BMS不只应用于汽车产业,只要有锂电池就有它的用处,手机、电脑、无人机等电子产品都有配备。
在车端的应用,BMS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而产生的。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介绍,BMS最初的原型是锂离子电池保护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简单的电池保护板难以满足电池状态监测和性能管理的复杂要求,由此BMS诞生。在满足保护板功能的基础上,BMS还增加了通信、均衡管理、电池剩余容量(SOC)估算、功率状态(SOP)估算、健康状态(SOH)估算等功能。
1991年,美国能源署与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共同成立了先进电池联合体(USABC),建立了专门从事电池及管理系统的测试、实验等研究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这是BMS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端。后续众多车企开始重点研究BMS技术,例如日本青森研究所、丰田等,我国在1992年就把电动汽车列入“八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项,但由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国家“十五”计划才明确确定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到2001年才开始大规模有组织的研究电动汽车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
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特斯拉将原本应用于笔记本锂电池的18650电芯和电池管理系统一起集成为动力电池包,并在2008年发布Roadster,成为全球首款搭载锂电池(松下18650电池)量产的电动汽车,其关键技术就是特斯拉能将7000多颗18650电芯管理好的BMS。由此可见,尽管BMS发展晚于动力电池发展,但是其发展与锂电池商业化推广是密不可分的。
而近年来BMS之所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特斯拉电池系统工程师刘寻看来,可能主要在于几点原因:首先,BMS可以准确检测电池的安全性;其次,BMS的使用可以延长电池寿命;此外,对电池的精确检测也可以更充分利用剩余电量,增加续驶里程。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合适的电池类型和配套的BMS系统将有助于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这几点优势足以让BMS成为“香饽饽”。
前10企业占据8成市场
我国BMS如今正处于密集爆发期,在2020~2022的三年内,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BMS装机量也得到显著增长,年度装机量已经超过500万套。有数据显示,2022年车规级BMS市场规模达到138亿元,如今每一台新能源汽车都至少要装备一套BMS。
在市场竞争中,BMS行业也经历了洗牌,2020年BMS配套企业有110家,到2022年已经缩减到83家,其中前10家BMS市场份额提升至81.2%,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
随着越来越多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对自主研发的重视,BMS国产化进程也同新能源汽车发展同步驶入快车道。刘寻表示,BMS本身硬件并不存在太多技术壁垒,主要是软件上的迭代,包括热管理系统策略、SOC估算准确性等,对产品设计和开发提出了一定要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BMS行业参与企业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电池厂商、汽车整车厂、专业第三方BMS企业。近年来,整车厂和电池厂以自主研发或与BMS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形式开展业务,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国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大多采用BMS+PACK模式布局,提供电池组和BMS配套,专业第三方BMS企业的市场地位因此受到极大挑战。在均胜电子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普瑞均胜副总裁姜钊看来,随着电池管理系统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以及技术升级的要求,BMS行业面临着新一轮洗牌风险。
据了解,目前全球主要BMS厂商包括弗迪电池、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华霆动力、联合电子、东软睿驰、亿能电子、力高技术、均胜电子、普瑞均胜、上海捷能、长安汽车、北汽新能源、科列技术、国轩高科等。从电池管理系统行业三大参与主体的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来看,整车厂商生产的BMS装机量约占总量的21%,电池厂生产的BMS装机量约占46%,专业的BMS厂商约占据33%的份额。总体来看,电池厂商占据了国内BMS市场的主要份额。
近年来BMS配套企业的市场格局也有了明显变化,姜钊总结了过去几年的头部BMS企业情况:“2020年时,配套企业前10名中共有7家来自第三方BMS企业,而到了2022年,第三方BMS企业仅剩3家,具有整车背景BMS企业占5家,具有电池背景的企业占2家,其中均胜电子就是3家之一。”他表示,相对具有主机厂或电池背景的BMS企业而言,虽然第三方BMS企业客户资源相对弱势,但第三方企业研发资源更集中,技术耕耘更扎实,服务经验更丰富,因此第三方BMS企业在激烈的BMS市场竞争也有实力和机会去发挥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均胜电子就是凭借长年累月的研发积累和沉淀,在BMS技术和客户资源上形成了独特优势,因此才能进入并保持在前十企业行列。
如今,BMS行业头部企业集中优势明显,但新入局者此起彼伏,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中国市场。
无线通用化BMS是发展趋势
当前BMS仍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各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科研单位等都在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未来电动汽车竞争中,拥有性能可靠、价格低廉的电池管理系统,将成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据姜钊介绍,BMS在架构设计上主要包括控制模块和采样模块,根据BMS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拓扑结构,BMS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大类。集中式BMS也称为一体式BMS,是指将BMS主控制模块、电芯采样模块全部集中在一个控制器内,整个通信过程都集中PCB电路板内部,该架构的BMS设计上可以节约空间和成本,一般适用于电芯较少、模组较小的电池系统,如混动系统中的48V电池。而分布式BMS是根据BMS功能划分出控制器主板以及多个控制器从板,这种架构的BMS可以灵活进行线束和空间布置,通常适用于较多电芯数量、较大容量的电池系统,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上普遍应用。
在分布式BMS中,根据主从板之间拓扑连接方式,可以进一步分为星形连接、总线连接和菊花链连接。随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低成本、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越来越高的安全要求,BMS技术发展也开始出现诸多分支形式,如云端BMS、无线BMS等。
在目前BMS系统中,CAN总线是使用最广泛的通讯方式,但随着对成本控制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厂家都在向菊花链的方式转变。杨世春指出,在现有的主流BMS架构中,无论是CAN总线还是菊花链通讯,都是通过实体线束将电池芯片联系起来,数据都是沿着线束链路进行传递,但这种有线传输存在冗余性较差、重量及成本增加、可靠性差等问题,因此,无线BMS可能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虽然对于BMS技术趋势尚未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迭代,针对每个车型项目重新开发BMS是不可行的,无论在时间、人力或是资源成本方面都会造成浪费。基于平台化、模块化,开发出符合需要的通用化BMS,势必将是未来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最有效方法。
BMS的技术关键仍在于软件和芯片,软件上的控制逻辑和建模是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刘寻也坦言,BMS做出来不难,做好很难,能否提高SOC精确性,进一步提高BMS均衡工作能力是下一步需要攻克的关键。硬件上没有难点,主要是软件上的控制逻辑和建模。如今BMS的市场规模依旧非常可观,锂电池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选择,这也意味着BMS的重要程度只会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