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企业

合资车企探索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启破冰之路

2023-10-18 23:12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蔺天子

摘要:近日,东风本田品牌焕新暨新能源汽车品牌盛典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东风本田发布了“Stay Ahead”品牌价值,同时重磅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

终于!还是有人打破了先例!

近日,东风本田品牌焕新暨新能源汽车品牌盛典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东风本田发布了“Stay Ahead”品牌价值,同时重磅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

在此次活动中,东风本田还展示了集“科技、智趣、热爱”三位一体的“Stay Ahead”全新品牌LOGO与形象,向用户呈现出年轻自如、科技智能的电动化品牌形象。

从观望跟随到加大力度投入,从油改电到纯电平台,从产品序列到独立品牌,合资品牌在华的新能源化之路,此前走得并不顺利。作为主流合资车企首次推出的独立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的问世能否真正开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破冰之旅?

1 为什么要打造“灵悉”?

东风本田为什么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建新表示:“新能源汽车早就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包容生活的空间。所以,我们应该造出更好的新能源汽车,是智能化升级,同时能带给用户更好体验和驾驶乐趣的车。”

据了解,灵悉品牌标识的设计灵感源于“疾飞鸟”,以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美学的“灵悉青”,作为品牌的标志性色彩。基于多面体的外观设计概念,采用三展翼前脸的造型设计,搭配车身上映衬出的多元化与差异性,呈现出独属于灵悉的极致个性。

同时,灵悉品牌依托东风本田20年的技术积累,依据不同的用车场景,针对直线行驶、转弯等工况均可随心驾驭的开发导向,选择最适配的技术进行车型研发,希望为每位用户带来人车心意相通的纯粹驾趣。

“灵悉智能电动平台”和可守护电池的高刚性全方位安全平台两大“法宝”,支撑起灵悉品牌“安心守护”的核心框架;而灵悉DRIVE智驾系统、全场景沉浸式的灵悉SPACE智趣座舱,则为用户带来自如的交互和沉浸式体验。

伴随灵悉品牌一同亮相的还有其首款概念车,这也是东风本田首次由年轻团队主导设计的新能源概念车。这款车将从全价值链保证与本田品牌同等基准的高品质与可靠性,整合强大的本土化供应链体系,匹配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高效研发能力,以全新的理念、技术、设计、服务和渠道,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合资时代”。

潘建新透露:“伴随企业品牌焕新和灵悉品牌的发布,东风本田将以强电智混技术品牌、e:NS电动化品牌、灵悉新能源汽车品牌三大板块为核心,围绕EV、HEV、PHEV新能源技术路线全域布局,构建起覆盖各细分市场的电动化产品阵营。”

据透露,灵悉第一款车型将在明年正式亮相。预计至2025年,东风本田电动化产品比例将超过50%,2030年累计推出10款以上纯电动车型。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东风本田销量340854辆,累计同比下滑27.16%,而2021年东风本田全年销量为79万辆,同比下滑7.06%;2022年,东风本田年销量下降到65万辆,同比下降17.76%。

如果不出意外,东风本田的销量即将出现连续3年下跌的局面,而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新能源转型发展的速度过慢。

正是意识到了危机,东风本田才决定加大力度转型,其在今年7月16日20周年庆典上,发布了“2030新战略”,宣布2025年之前确保旗下电动化和此车型比例达到50%以上;到2027年,将不再投放传统燃油车;2030年之前,推出至少10款纯电动车型。

“灵悉品牌的出现,正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否则很难有所改观。”在一位接近东风本田的业界人士看来,合资车企目前确实到了必须动真格的时候了。

2 合资品牌新能源的孱弱

数十年来,合资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主导地位为他们带来了巨额的红利,同时也成了他们难以割弃的包袱,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他们确实落后了。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19年还只有4.7%,而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9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7.7%,市场占有率达到31.6%。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市场占有率达到29.8%。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还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

在中国新车产销大盘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不到5%到超过30%,意味着传统燃油车的销量在大幅度下滑,而仍以燃油车为销量主力的合资品牌,首当其冲受到最大的冲击。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9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9.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4.0%;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有6.2%。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9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零售份额72.1%,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份额5.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为1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为5.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合资品牌不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而且市场份额还很小。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此消彼长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如果合资品牌再不加速追赶,就意味着逐步被市场边缘化。

3 品牌比产品序列强在哪?

目前,各大车企对待新能源汽车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的品牌,一种是产品序列。造车新势力自然不必说,都是清一色的独立品牌,而传统自主品牌,往往是兼而有之,而合资品牌几乎都是以产品序列的形式存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独立品牌取得的效果更好,而成功的产品序列极少。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品牌的力量和影响力是无可忽视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或一个名字,它代表了一种承诺,一种信任,一种长期的客户关系。相比之下,产品序列则更侧重于产品的特点和功能。那么,品牌比产品序列强在哪里呢?

品牌具有辨识度。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标志、口号或视觉元素被轻易地识别。这种辨识度不仅能让消费者在众多产品和服务中轻松认出企业的品牌,还能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独特的地位。

品牌忠诚度高。强大的品牌通常能吸引并保持大量的忠诚客户。这种忠诚度来自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可,他们可能因为喜欢品牌而持续购买该品牌的产品或服务。

品牌价值可累积。与产品序列不同,品牌的价值不会因为特定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而消失。相反,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通过持续地营销和产品创新来增强其价值。此外,品牌的形象和声誉也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持续存在,从而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吸引力。

品牌可以跨产品线扩展。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利用其已有的知名度和信任度来扩展到新的产品或服务领域。这种扩展能力能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品牌有助于建立消费者情感连接。强大的品牌不仅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能通过其独特的价值和理念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这种情感连接能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更深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品牌的忠诚度。

品牌有助于建立企业形象。除了产品本身,品牌也是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体现。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在客户和利益相关者中建立良好的形象,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当然,品牌还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在资本市场,强大的品牌往往被认为具有更高的企业价值。这是因为强大的品牌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有更高的客户价值,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

总地来说,品牌比产品序列更强大,是因为它具有更高的辨识度、更强的忠诚度、更持久的价值、更强的扩展性、更深的消费者情感连接、更高的营销效率、更低的市场风险、更高的消费者信任以及更高的企业价值。这些都是品牌比产品序列更强大的具体表现。

最重要的是,全新的品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难以抗拒的。在这方面,造车新势力无疑走在了最前列,他们非常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利用多种营销手段和社交媒体平台来打造时尚化、个性化、年轻化和科技化的品牌风格,并且建立了和消费者的情感连接与认同。比如蔚来汽车通过NIODay、NIO House、NIO Power等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用户服务和体验,而小鹏汽车则以“科技让出行更简单”为品牌理念,通过小鹏之家、小鹏之道等方式打造用户社区和文化。

4 不能徒有形式不动真格

对合资品牌而言,从产品序列到独立品牌,需要有非常大的魄力,毕竟这是涉及中外合资双方的共同决定。尤其是对外资一方而言,是否能够独立于其全球品牌和产品战略推出单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品牌,或者以中国市场为出发点去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是一个不容易做出的决定。

换言之,如果只是徒有形式不动真格,那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独立的品牌,往往意味着人事组织、技术平台、销售渠道等全方面的独立,否则很难形成爆款。

新能源汽车爆款,对当前的合资品牌无疑是亟须的,因为真的没有一个能打的。

在目前所有的细分市场领域,合资新能源产品几乎都是陪跑的角色。在A00到A0级轿车领域,合资新能源没有任何产品;在A级车领域,销量最好的别克微蓝6,只能排在单月第七位;在B级车领域,情况稍好一些,宝马i3能排在单月第三位;在C级车领域,奔驰EQE仅能排在第八位。

在小型SUV领域,smart精灵排在单月第七位;在紧凑型SUV领域,ID.4 CROZZ排在第八位;在中型SUV领域,宝马iX7排在第十位;在中大型SUV领域,别克E5排在第四位;在大型SUV领域,合资新能源没有任何产品。

不难发现,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储备、研发投入等诸多方面,确实已经处于落后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品牌需要在观念认识上,彻底改变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某品牌中国区相关负责人曾放言:“新势力会的,我们3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10年都学不会。”

再比如,某品牌中国区高管放话:“我们是一个大集团,今年一季度全球挣了21亿美元,我们贴得起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企业有这个资金实力吗?你先‘烧’(钱)死了,我再进来抢市场也可以。”

事实上,放狠话谁都会,但一点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缓解不了合资品牌的焦虑。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合资品牌拥有比较雄厚的资金,但把资金转化为技术实力和优质产品,也需要一个过程,且必须有非常快的迭代速度。

对合资品牌而言,灵悉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中国汽车消费者而言,从来都是给任何汽车品牌和汽车产品公平的竞争机会,只不过,请不要再让这些新能源产品停留在油改电阶段,也不要再让这些新能源汽车产品偏居在4S店的一个冷清角落里。

只有当合资新能源汽车不再成为燃油车的附庸,才是其迎来转机的时刻,而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报纸编辑:黄蓓

责任编辑:苏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