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在燃油车时代“赶了个晚集”的品牌,如何在新能源赛道上找到机会?
摘要:贯穿百年的时间,几乎所有汽车都保持了内燃机驱动的形式,大多数技术的更迭,都只是在推动着内燃机效率、性能的提升
自从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以来,全球汽车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只是在经历缓慢的发展变革。
贯穿百年的时间,几乎所有汽车都保持了内燃机驱动的形式,大多数技术的更迭,都只是在推动着内燃机效率、性能的提升。
正是这样的缓慢发展过程,让“早一批”推进汽车产业的国家和车企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吃透各个阶段的技术。当然,这样的发展模式也让汽车行业形成壁垒,中国这种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的国家,在燃油时代也难以拥有前瞻性的技术,从而只能在“后方追赶”。
不过,当我们进入到21世纪后,人们面临着石化资源萎缩、环境污染严峻的问题。由此,清洁能源驱动的汽车开始登上主流舞台。在汽车工业发展一百多年以来,首次有了“根本性”的技术更替浪潮。
毫无疑问,这样的大变局,将会为中国汽车工业这样的“后来者”提供机遇。
当然,要想抓得住机遇,还需要自身的实力过硬,甚至是对整个产业的透彻观察。在10月16日, 2023奇瑞科技DAY召开。通过这一次的奇瑞科技日,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中国车企在面临“百年变局”时的核心思维逻辑以及具体的动作。
! 图片上传失败:上传文件大小不能超过6M!
面对新浪潮,奇瑞做了什么?
活动现场,奇瑞掌门人尹同跃直言不讳地说道:“(奇瑞)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可以看出,这位科班出身的车企掌门人,对于奇瑞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转型的成效并不满意。
但是,尹同跃这位汽车界的“狠人”在随后便放出狠话:“明年,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在新能源的行业排名上就不会像今年这么客气了!我们一定会进入全国头部位置。”
在笔者看来,奇瑞汽车实际上是完成了一套“深蹲+起跳”的动作。
在前些年,奇瑞自主车的整体表现甚至可以用“平庸”来形容。但是进入到2023年之后,奇瑞再次进入到发展快车道,其1-9月的销量数据累计达到了1253257台。
这样的销量增长,我们固然可以套用“营销进步”、“市场定位精准”这样模糊的话术来形容。
但是在笔者看来,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奇瑞的技术进步。而前几年,就是奇瑞“卧薪尝胆”的一个过程。
2023奇瑞科技DAY,奇瑞的“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5大技术领域再度进阶。
在此,我们无需把每一项技术拆分得很细,如果这样的话,一篇文章难以聊透彻聊清楚。
如果挑几个核心问题的话,笔者愿意着重讲述一下S²ma-可扩展智能火星架构、雄狮智舱和大桌智驾这三项技术。
首先,S²ma-可扩展智能火星架构可以说是奇瑞面向未来的“基础性技术”,未来的新能源产品几乎都要仰仗于它。
这套架构不仅拥有“极强”的拓展能力,同时它能对新能源车型的核心指标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驱动力方面,S²ma-可扩展智能火星架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能耗”、“提升性能”。依托800V高压平台、超低风阻、智能能力回收和高效热泵等技术,基于S²ma-可扩展智能火星架构打造的车型在常温状态下,CLTC工况最低电耗在11.7kWh/100km,CLTC续航提升至905km,快充5分钟可续航150km。
同时,在底盘构造方面,这一架构也有着全线控底盘、CTC电池、智能分布式驱动和可插拔EEA 6.0等特色。
来到雄狮智舱也就是智能座舱领域,奇瑞带来了EEA5.0面向用户自定义的服务化电子电气架构。
这一电子电气架构具备1000TOPS的AI算力高算力硬件体系,同时也拥有SOA双解耦、高宽带安全通讯、高速OTA迭代的优势。
最后,在智驾辅助系统方面,奇瑞的大卓智驾也展现出了不少亮点。
譬如即将登车的Chery Pilot 4.0采用了中央计算平台HPC,并且数据平台为4D自动标注+训练。基于此,这一智驾系统可支持城市通勤领航驾驶和高速导航驾驶+功能,可以帮助奇瑞后续的产品在智能化方面快速形成竞争力,并且打通后续的市场。
可以看出,奇瑞技术的发展核心,是聚焦“新能源”、“智能化”两个方面。
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奇瑞都致力于打造出业界领先的科技水准,并且应用在实际的产品上,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卓越体验”。也正是这样的方式,尹同跃有足够的信心可以让奇瑞在未来的新市场中也能快速占领头部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规模。
玩技术的奇瑞,是中国当代汽车工业的缩影
在燃油时代,奇瑞通过奋力地追赶,能够望到全球一流车企在燃油技术方面的项背。
而进入到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奇瑞所能拿出的技术,不敢说是世界顶级的,但至少已经超越了大部分海外车企的技术。
事实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博士表示:奇瑞在创立之初就明确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唯⼀出路。而且经过了“瑶光2025“战略一年的探索,新能源和智能化正成为奇瑞的新技术标签。
为此,奇瑞这样的中国汽车企业,可以说打破了外资车企在往日设下的壁垒。
甚至说,中国车企和相关的供应链企业,正在构建起一道新的“技术壁垒”或者说“技术护城河”。
从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企业在目前已经与外资企业拉开了差距。
比如中国的车企可以创造出弹匣电池、刀片电池等独特的结构,宁德时代等供应企业也与国内车企在电芯配方、电池组能量密度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
而海外企业呢?它们不仅没能率先开发出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这样的驱动技术,甚至于不少海外车企还要借助于中国车企的力量。例如丰田,就在积极地与比亚迪寻求合作,试图学习后者的电驱技术;而宁德时代也是“一家独大”,在驱动电池的技术供应领域,拿捏了奔驰宝马这样的德国百年豪华品牌。
当然,在智能化领域,我们中国的车企和科技企业,同样具有十足的冲劲。
别看奔驰和英伟达通过合作,正在美国试验L4级别的自动驾驶。实际上,中国的企业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有着更早的布局。
例如奇瑞的Drive 2.0,可提供全无人化运营,满足用户点到点的出行体验需求;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方案,甚至启动了自动驾驶的商业运营;甚至连上汽集团的红岩重卡,也通过5G+L4技术,能够实现港口的无人化运营……前沿的技术,多样化的方案摆在全球舞台,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实力,可以说真正走在了世界前沿。
而基于这样的技术演化、实力进阶,中国车企也在谋划一盘“大棋”。
这盘大棋就是“以更高的质量走出去,用技术去获得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走出去的奇瑞,与正在引领世界的中国车
2001年,一位来中国的叙利亚汽车经销商,看上了第一代奇瑞风云,并决心让该车出口到叙利亚。
就这样,奇瑞首次完成了出口,而出口标的物是十台风云轿车。这一次,则拉开的奇瑞汽车出口的序幕。
在后期,奇瑞长期保持着中国自主品牌海外销量第一的位置。
当然,在燃油车时代,这个位置是通过性价比和质量奠基。
当时间来到2023年之后,奇瑞仍然在坚持着自己的出口策略。
不过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玩法,已然和燃油时代有所不同。
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包括奇瑞在内,各大中国汽车品牌基本上都有了“走出去”的战略。
而在这一战略中,我们终于不再是“以价换量”、“用质优价廉的产品取胜”,而是实打实地用具有领先性的技术和领先性的产品体验,去“征服”海外市场。
当然除了奇瑞以外,很多国内的自主汽车品牌都在做这样的事情。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手握刀片电池、DM-i/DM-p混动等核心技术,为海外市场提供了高效的新能源出行解决方案。
长城汽车作为SUV专业户,不仅通过扎实可靠的坦克300、坦克500以及长城炮皮卡在海外打开了销量。同时,依托自身的Hi4混动四驱等技术,也实现了在海外的领先。
还记得刚结束不久的德国慕尼黑车展吗?在这个全球顶级车展中,有不少中国车企、中国汽车品牌抢占了原本属于奔驰、大众、宝马等外资车企的风头。
为此,德国不少媒体发出了“酸话”、德国政府总理舒尔茨甚至要拿出1000亿欧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种种现象,都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洋人们的危机感来了。而这种危机感,正是中国汽车在电气化、智能化技术方面的遥遥领先。
结语:
从一开始,洋人们在中国汽车市场尽显傲慢之态,到如今就连德国汽车从业者也对中国车企有了危机感……这样的转换,过去了仅仅不到20年。
在这20年的时间里,奇瑞这样的汽车企业不仅仅是受惠于新能源的风口转换,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潜心于技术研发工作。在新能源领域、智能化领域的早一步发展、科研人员的给力,再加上市场的推动,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集齐之后,才有了今日的爆发。笔者预测,在未来5年之类,诸如奇瑞这种有技术有实力的车企,将在欧美日等发达地区真正立足深耕,助力中国车企真正屹立在全球一线位置。
责任编辑: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