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企业

小米汽车,驶向智能出行的未来

2023-10-25 11:30 来源: 汽车公社 作者: 张之栋

摘要:时至今年国庆假期前后,不管是华为Mate 60造就的舆论攻势,还是问界销量的爆炸,似乎都对稳坐钓鱼台的小米,造成很大的困扰。

既可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也可能是一场轻松不已的降维打击。

时至今年国庆假期前后,不管是华为Mate 60造就的舆论攻势,还是问界销量的爆炸,似乎都对稳坐钓鱼台的小米,造成很大的困扰。

当大家都开始为小米,包括小米汽车捏了一把汗的时候,雷军终于开始了有效反击——“大家别着急,这次产品很很很强!”

事实上,从手机为首的终端业务来讲,小米与华为从来都是“针尖对麦芒”。而这次憋了很大一口气的小米,究竟能放出什么样“很很很强”的产品反击华为,就成为一件大家尤为期待的事。

好消息是,这次的雷军并没有再藏着掖着。

10月17日,雷军官宣,小米澎湃OS正式版完成封包,并进一步“下定义”道:“对于小米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迈向「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跨越。”

不难看出,小米澎湃OS对标的正是华为鸿蒙,而且不仅仅是手机系统,还包括智能家居、车端等全生态系统的对齐。尤其是这里“人车家全生态”的说法,更是预示着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必然会与小米澎湃OS实现适配。

当小米汽车的软硬件能力逐渐完善,“年轻人的第一款纯电车”还会远吗?

代工、增程、澎湃汽车…

最新路边社消息显示,小米汽车将于10月底与小米14、小米澎湃OS一起亮相发布会。而巧合的是,最近这些天里,其他捕风捉影的消息也是接踵而至:小米汽车改名“澎湃汽车”,小米汽车推出增程车型,小米汽车与华晨、奇瑞等车企洽谈代工……

假亦真时真亦假,没有人能够完完全全猜出雷军的心思。但从营销节奏的角度来看,小米汽车确实更近了一步。

高配车型的售价则超过35万元,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预计实现15分钟充电80%;智能驾驶方面,搭载英伟达Orin X芯片,配置激光雷达,算法由小米自研。

而随着市场风向的变化,理想、问界的热卖,以及消费者对小米汽车“性价比”的期许,小米汽车的最终方案,大概率不会如此。尤其是在这些外部因素影响下,小米汽车通过增程车型进一步打造“性价比”标签,完全有可能。

这一现象,在纯电汽车的选择上,尤为常见。但相对于后来者的小米汽车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小米汽车不能给出一个足够低且具备性价比的价格,那么其后面所面对的结果,必然会是狂风暴雨般的舆论风波。

从问界身上能够发现的亮点是,华为这类跨界造车的玩家,确实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助推品牌价值。简单而言,只要挂上“华为”2个字,就能让消费者更容易理解、认可该汽车品牌,进而大概率为之买单。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2个字,会有那么大的穿透力吗?

小米汽车,怎么过“河”?

携国产自研自造麒麟芯片,卷土重来的华为,势不可挡。以至于,天时地利人和加身的问界M7,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单。尽管小米也有“硬核科技公司”的名头,却是难以争锋。

但有那么几点,小米汽车是要强于华为的。

首先,是雷军的决心。与任正非“华为坚决不造车”相比,雷军的“为小米汽车而战”,更加掷地有声。

不容忽视的是,小米汽车工厂完工在即,有消息称,小米汽车正处于试生产阶段,每周生产大约50台样车。如此真金白银的投入,意味着小米汽车不会如威马、爱驰那般“玩票”。

再加上北方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缺位,小米汽车的加入,可以很好地填补空缺,以至于改变“南强北弱”的市场格局。或许还会有人说,小米汽车的造车资质依旧是一个大问题。

但事到如今,小米汽车的资质问题,已经在行业内心照不宣——有北京相关部门背书,不会“被卡”。

其次,小米之家的布局,并不比华为门店差。要知道,问界的成功,很大部分是因为华为门店的加持,以至于可以触及到更多的消费者,促进成交。

而小米之家的布局范围更广,甚至触手可及三四线城市。这就意味着,如果小米汽车可以做到价格合适,就一定能够“遍地开花”,动员到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打出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所以,在销售网络完善的过程中,小米汽车不妨就“摸着华为过河”,再做出一些小米特色的东西出来,大概率没有问题。叠加小米品牌更接地气的形象,小米汽车打造性价比标签,更容易,也更符合现在的汽车市场现状。

只不过没有人知道明年的汽车市场究竟会是什么样,明年上市的小米汽车,其可选项已经所剩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的首款车是轿车,虽然这与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主流声音“大大大”“好好好”相悖。但小米选择轿车并非完全没有考量,比如特斯拉Model 3、小鹏P7等类似主打“智能化”“科技感”的车型,同样能够引发市场青睐,造就爆款。

所以不难看到的是,小米汽车除了在向华为学习之外,也在不断吸收特斯拉、小鹏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好的一面。

毕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如今的市场,早已不适合逻辑自洽、自说自话的那一套。与之恰恰相反,只有多倾听市场声音和消费者呼声,才能真正落实到“以用户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长期主义。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还是想向小米汽车提出三个问题:

第一,小米汽车真的能够很很很强吗?对比华为加持的智界S7如何?对比Model 3、小鹏P7又会怎样?

第二,小米汽车的产品力,能够令人眼前一亮吗?有没有新东西?

第三,小米汽车的定价,会颠覆行业吗?真的要靠软件挣钱?

期待小米汽车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带来一次真正的行业大洗牌。 

责任编辑:苏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