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V新闻

智能化势不可挡,车载光产业迈入全新发展纪元

2023-10-26 19:44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张奕雯

摘要:当新能源汽车之争进入下半场角逐,如何在智能化上玩出花样,成为各家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交互的不断普及,汽车智能化配置更是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能源汽车之争进入下半场角逐,如何在智能化上玩出花样,成为各家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交互的不断普及,汽车智能化配置更是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作为汽车智能化核心交互入口的车载屏幕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智能化时代的车载屏幕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如何依托车载屏幕满足消费者日渐复杂化的用车需求?

第30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3)召开期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CAICV)智能车载光显示任务组联合发起组织的“智能车载光分论坛”于10月26日顺利召开,来自高校、企业的多位学术专家、企业领袖分享了关于HUD、车载显示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论坛现场,《车载光场屏白皮书》、《HUD打造主驾第一屏研究报告》两大成果正式发布,对车载光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与展望。

CAICV智能车载光显示任务组研究成果发布现场

• 智能化转型挑战重重

“随着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探索,并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深度融合,车载光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车型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表示,凭借在显示、照明、连接、交互上的显著优势,光技术目前在汽车领域得到愈发普遍的应用。其中,车载屏幕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载体,无疑是提高消费者驾驶操控和乘车娱乐性的重点方向。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公维洁

据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部长李晓龙介绍,随着汽车从机械时代向电气化、智能化时代演进,用户对车载屏幕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从驾驶信息的核心载体,逐渐演变为人、车、环境的核心交互窗口。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部长 李晓龙

在智能化时代,大屏化、多屏化成为汽车座舱的主旋律。原本相对单一规格、技术、尺寸的汽车显示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如今对高分辨率、大尺寸、多样化、多功能车载屏幕的需求。基于此,李晓龙提出,当前车载屏产业面临多个用户痛点。第一,从现有上市车型来看,车载屏幕尺寸受限导致画幅较小,无法满足用户对屏幕显示效果的需要。第二,由于电动汽车加速度往往比传统燃油车更大,更易给车内看屏的用户带来晕眩感。另外,副驾屏幕相对于后排屏幕观看距离更近,晕车感更甚。第三,传统车载屏多为实像显示,长时间使用易引起用眼疲劳。此外,屏幕过大、过多也容易影响主驾安全,私密性较低。

对此,深蓝汽车整车开发部副总经理苏琳珂也表示,随着用户对智能座舱功能要求日渐提升,画面不够大、不够清晰、智能化程度不够高等关于车载屏幕的抱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针对主驾第一屏,随着抬头显示方案(Head Up Display)方案逐渐上车,HUD显示内容多、遮挡视线、有眩晕感、融合效果不够好等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深蓝汽车整车开发部副总经理 苏琳珂

针对HUD,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副院长陈芳同样指出,尽管在HUD辅助下驾驶员能够更好保持驾驶速度、对驾驶安全更有把握、更加关注路况信息,但HUD同时也可能存在造成驾驶员分神、视线通道狭窄、遮挡道路信息等隐患。因此,HUD设计必须考虑HUD图像呈现距离、信息颜色、HUD光亮度、大小等要素,让用户更快、更方便、更舒适地获取信息。此外,陈芳强调,在HUD上显示信息的选择要非常小心,因为过多的信息和动态信息会增加驾驶员的心理负荷,对道路信息产生遮挡,并影响到驾驶员的判断,同时展示的信息最好不要超过6个。

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副院长 陈芳

就行业而言,目前车载屏产业也存在前沿创新技术布局不足的痛点。李晓龙指出,我国在OLED等较为前沿技术领域仍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如OLED上游产业链中最重要的有机材料部分仍被部分韩国、日本企业所垄断。

• 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尽管挑战重重,但不可否认的是,车载屏幕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据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车载显示市场规模将达1100亿元左右。其中,中国本土企业正在迅速占领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公司已经成为车载屏幕市场的主导供应商,占据45.3%的市场份额,较10年前全年的7.1%,实现大幅增长。

据华为光应用领域副总裁陈双宝介绍,车载娱乐屏正朝着副驾标配化、后排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倒2030年配备三屏及以上的汽车将达20%。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解决产业发展痛点,车载光场屏作为新品类开始崭露头角。据悉,华为光场屏基于空间光学系统设计、超高阶自由曲面镜等技术积累,为用户带来大画幅、景深感、低晕动、眼放松的体验。在现场体验时,记者了解到,用户距离光场屏70~80cm的距离,即可实现距离约3m的远距成像效果,画幅可达40英寸。该技术有望搭载在问界M9上与用户见面。

华为光应用领域副总裁 陈双宝

在李晓龙看来,基于沉浸式、低晕动、护眼等优势,车载光场屏未来发展前景光明,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作为新兴技术路线,光场屏相关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其次,用户认知体系不成熟,消费习惯仍需培养;第三,产品实际应用上,对车载应用提机和安全要求较高;第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尚不成熟,量产化落地还需产业链全面发展。为推动车载光场屏的快速普及,还需政策规划端、标准法规端、行业应用端齐发力。

此外,针对主驾第一屏的发展趋势,CAICV联盟智能车载光显示工作组执行副组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通软中心博士唐秋阳表示,HUD作为主驾第一屏,具备更安全、更舒适、应用丰富更便捷、面向未来可扩展等优势,并能应用于导航、ADAS辅助、娱乐、资讯呈现等多种场景。“建议多路径提升用户对于HUD产品认知度和接受度,持续提升HUD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并与ADAS/自动驾驶深度结合,驱动智能出行的不断革新。”他说。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通软中心唐秋阳

值得一提的是,除却智能座舱领域,光学技术在智能驾驶、智能交互等领域也开始有所作为。据陈双宝介绍,在智能驾驶上,AR-HUD的引入使得“人驾更轻松,智驾更安心”;高精ADB赋能的智能车灯则可以实现车辆级精准遮蔽,让行车更加安全;而光场屏的应用则冲破车内狭小空间,实现大屏观影,大幅提升智能座舱体验感。“车载光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注入新动能。华为将持续深入根技术研究,从光器件、光系统、光算法三大领域出发,与产业伙伴在标准法规、应用创新研究等方面密切合作,实现产业共赢。”陈双宝如是说。

“目前,副驾、后排娱乐屏的渗透率已超10%,AR-HUD已经渗透到20万元级别的车型,智能车灯也有望于2023年进入量产元年。”公维洁指出,在智能化趋势下,光技术应用在汽车产业正在快速普及,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一个“小群落”。不过,为了让这一“小群落”与智能汽车母生态及操作系统、芯片等“小群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还需进一步搭建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苏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