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坚守初心,助力建设汽车强国
摘要:在侯福深看来,得益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近年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学术交流、产业研究、协同创新、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会60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多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10月2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感叹,学会作为科技社团,在国家、行业、企业不断重视技术创新的趋势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回首:技术引领有目共睹
在侯福深看来,得益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近年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学术交流、产业研究、协同创新、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术交流全面拓展,会议、期刊影响力大幅提升。其中,在学术会议上,学会打造了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化品牌学术活动,并于今年首次在境外举办专场学术交流活动,实现我国汽车领域学术会议的“走出去”。与此同时,学会智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协同创新不断深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平台支撑。
在团体标准建设上,学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持续完善相关标准,推进原创性、引领性团体标准体系建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电动汽车整车安全、动力电池质量安全等方面,累计制定发布标准77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围绕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云控系统等重点技术和场景,累计制定发布标准28项,在研标准75项。
此外,在科学普及上,学会针对不同人群推出多项科普类活动,形成了从“少年”到“青年”再到“全社会”的科普体系。人才工作更是扎实推进,通过开展《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等专著的编制工作,在人才研究、培育、评价、举荐等领域多点开花。
侯福深强调,学会最重要的作用是在产业技术方向上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从2016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1.0》的发布,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出台,学会实现了汽车行业首次对产业未来技术发展目标路径的系统性、科学性规划与研判,对于政府政策规划、企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学会在行业内技术引领的影响力。
展望:做好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学会也正处于里程碑式的重要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发挥学会的平台作用,为建设汽车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侯福深强调,下一阶段,学会要从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国际影响力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要坚守初心、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下一步要不断提升为科技工作者和会员服务的能力。”据侯福深介绍,当前,学会的个人会员数量近10万人,服务汽车领域科技工作者规模近百万人。未来,将把会员服务作为一大关键任务,不断提升学会作为科技社团组织的凝聚力。
其次,要进一步提升学术引领力。侯福深强调,当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方面处于领跑地位,这意味着在科技创新领域要靠自己摸索前行。“现在创新已进入‘深水区’甚至是‘无人区’,无论是基础性还是前瞻性技术研究,都要我们走在前面进行探索。”他表示,学会将充分发挥平台和专家资源优势,对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进行预判和指导。
具体来看,今年年底前,学会将启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的修订工作,明确面向2040年的汽车产业战略方向。同时,本届年会期间,《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正式发布,对商用车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起到指导作用。此外,学会还将构建面向更长远的前瞻技术预见工作。
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出海步伐的背景下,侯福深表示,学会下一阶段还需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目前,包括学会在内的汽车行业组织国际化步伐滞后于车企“走出去”步伐。接下来,学会将通过学术年会、国际组织等平台,让全球汽车产业的专家学者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据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已于2022年成立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国际科技组织。
“总的来说,学会将坚持‘激情、专业、服务、合作’的核心价值观,根据行业需求,助力产业由大变强。”侯福深说道。
责任编辑:苏城
-
《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发布,预计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将成为主流
-
第十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盛大举行
-
第六届“湖汽杯”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大赛在株洲盛大开幕
-
北汽集团举办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助推北京汽车产业发展与首都人才高地建设
-
中国发布马石油炫腾Hybrid混动系列,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
-
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依维柯聚星EV系列即将上市,先睹为快!
-
2023阜阳举行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大会
-
长安汽车公告:谭本宏调整职务,担任党委副书记
-
帕萨特2024款:强势升级,动力配置领先一步!
-
《中国汽车芯片保险风险白皮书》揭示行业挑战与应对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