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V新闻

中国重卡出口俄罗斯迎来爆发期,应注重提升数量和质量

2023-10-31 17:25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李亚楠

摘要:这其中,俄罗斯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出口量还是曝光度,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市场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图片

近年来,中国重卡可谓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相较于国内市场需求下行,出口市场却迎来了重大突破,并逐步成为推动行业复苏回暖的重要力量。这其中,俄罗斯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出口量还是曝光度,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市场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重卡出口第一大市场    

从中国重卡海外出口走势来看,2021年堪称是一大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重卡出口量稳定在8万~9万辆,直到2021年才出现爆发式增长,海外销量飙升至14.1万辆;2022年则是更上一层楼,出口量达19.1万辆,成为拉动重卡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3年,中国重卡海外市场依然延续强劲“涨”势,全年有望突破26万辆,预计同比增长超过35%。

从出口国来看,自2022年开始,俄罗斯对中国重卡的需求量快速增长,从2021年的不足万辆提升至3.2万辆,成为中国重卡出口第一大市场。进入2023年,中国重卡出口俄罗斯市场增量持续扩大。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重卡出口至俄罗斯的数量近8万辆,同比增长近6倍,占据中国重卡整体出口超30%的市场份额,相较其他单一国家的出口量,可谓是一骑绝尘。

可以说,俄罗斯已成为我国重卡出口的重要“桥头堡”。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国内自主卡车品牌已开始重点布局,“出海”的深度和广度都在进一步扩大。

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俄罗斯7月卡车销量排行榜上,有多款中国重卡的“身影”。其中,中国重汽SITRAK销量为2550辆,位居第二;陕汽Shacman销量为2081辆,位居第三;一汽解放FAW和中国重汽HOWO销量分别为1608辆和563辆,排名第四和第五。1~7月,俄罗斯卡车销量排名前十榜单中,中国卡车品牌独占六席,销量占比接近前十品牌总量的60%。

8月,俄罗斯卡车市场累计销量16296辆,同比增长142.7%。其中,中国卡车销量10759辆,同比增长327%。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中旬,中国卡车品牌在俄罗斯的经销商数量比半年前增加了60家。上述数据无不体现出,中国卡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强劲表现,同时影响力也在大幅提升。

俄罗斯本土卡车品牌卡玛兹首席执行官Sergei Kogogin公开表示,在中国卡车品牌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卡玛兹在俄罗斯中重卡主要细分市场的份额大幅下降,目前总份额已不足25%。他预测,2023年,俄罗斯中重卡销量有望增长70%,达到1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在卡玛兹产能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中国卡车制造商将填补这一市场缺口。

对俄出口重卡需求为何激增    

图片

近几年,中国重卡出口的核心市场主要聚集在亚洲、东欧、非洲以及南美洲,将主要精力投向这些区域的原因,主要与全球重卡市场竞争格局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欧美发达国家在重卡领域发展、深耕多年,产业先发优势明显,中国重卡品牌很难在这些国家打开市场。而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缺少本土强势重卡品牌,难以满足基建领域对重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依托产业链和性价比优势,中国卡车品牌在海外工厂投建、渠道拓展等多领域持续突破,加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赋能,中国重卡在海外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出口量不断创造新高。

相较之下,俄罗斯原本有着实力不俗的重卡产业基础,并且拥有卡玛兹、嘎斯、乌拉尔等本土知名卡车企业,再加上高端卡车市场长期被斯堪尼亚、沃尔沃奔驰、曼恩、雷诺、达夫、依维柯等众多欧美品牌占据,中国重卡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并没有明显优势。那么,为何如今在俄罗斯市场上中国卡车会如此受青睐?

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汽车产业充满不确定性,七大欧洲卡车品牌集体离场,康明斯、博世等汽车供应链企业也纷纷退出,这给中国重卡进军俄罗斯市场“腾出”了巨大空间;其次,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封锁、撤资等方式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其本土重卡企业因零部件断供问题,造成产能受限。再加上今年俄罗斯经济快速复苏,用车需求量大幅提升,为中国重卡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持续扩张提供助力;第三,中国重卡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补位”,还得益于其产品品质和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中国重卡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同时,企业还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进一步增强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口碑。

“一直以来,俄罗斯运输从业者主要采购欧美等国家生产的重卡,对于中国重卡,俄罗斯用户并不是很买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使用顾虑。即便面对俄乌冲突、西方制裁等现实困境,可供选择的卡车品牌并不多,但他们依然会选择对相对陌生的车型进行小批量试用、评估,最后再做出选择。由此可见,中国卡车能够实现快速替代,并不仅仅是依靠机遇,更多的是市场的‘自主选择’。”某自主卡车品牌驻俄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中国重卡无论是性价比、产品竞争力,还是品牌影响力都有了长足进步。随着卡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俄罗斯用户逐渐发现,中国产品的品质和技术不仅不输给西方国家,甚至做得更好。

“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不少中国重卡企业正通过提供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积极的营销策略,吸引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消费者,及时响应并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从而抢占一切可能的市场份额。”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说道。

增长趋势能否持续    

图片

在西方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相继退出的背景下,中国重卡生产厂商正大举进军俄罗斯这片“热土”,以中国和本土品牌产品为主要支撑的市场结构已悄然形成。那么,未来中国重卡的出口之路能否始终一马平川?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市场销量激增是不争的事实,但与其说自主重卡品牌已在俄罗斯车市站稳脚跟,不如说它们只是迎来了拓展市场的最佳时机。这也意味着,留给中国重卡品牌的“窗口期”或许不会太长,一旦国际政治局势稳定下来,欧美卡车企业定会卷土重来,海外原材料、零部件企业也会恢复正常供应。届时,在海外重卡巨头的重重围剿之下,中国重卡品牌能否杀出一条血路,仍有待观察。

“目前来看,俄罗斯市场的大门已经向中国车企敞开,自主重卡品牌在该市场既能获得巨大的市场红利,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将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市场的崛起,由‘短暂现象’进阶为‘长期趋势’,是自主品牌乃至整个行业接下来亟需思考的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告诉记者,由于长期使用欧美重卡,俄罗斯运输从业者对卡车品质的要求非常高。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我国卡车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并逐渐得到国外用户的认可。但相较而言,中国重卡产品在可靠性、燃油经济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今后,中国车企想要扎根俄罗斯市场,彻底取代欧美卡车的地位,还需潜下心来练内功,只有把产品做好,坚持自主研发、科技创新,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

不仅如此,海外售后服务网络是否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6月,俄罗斯《消息报》报道称,俄罗斯汽车维修服务正面临中国汽车零部件短缺的挑战,目前当地维修站仅有20%~30%的零部件储备,对维修时长和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对此,俄罗斯汽车服务联合会理事会成员伊利亚·普利索夫表示,中国汽车大量进入俄罗斯,这意味着零部件储备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中国新车型的维修也面临着零部件方面的挑战。

“过去一年里,随着中国重卡在俄销量的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需求也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在此情况下,中国卡车制造商需不断完善海外售后服务体系,为当地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和解决方案,并根据当地需求做好车辆本土化改造,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中国卡车品牌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钟渭平说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8月1日,俄罗斯工贸部确认将第5次提高俄罗斯进口汽车税费中的报废税,其中卡车系数增长1.7倍。“这一措施的出台可以理解为,俄罗斯试图通过增加关税来阻止中国汽车的涌入。”商用车行业专家刘潇指出,中国重卡企业在加快拓展俄罗斯市场的同时,也应做好未来对俄出口量下滑的心理预期。

当然,也有声音表示,中国重卡产业体系健全、供应链体系稳定、交付时间短,而且产品成本优势较大,已在俄罗斯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中俄之间也有着稳定良好的政治、经贸关系。未来几年,俄罗斯仍是中国重卡企业重点开拓的市场。综合多方面考虑,预计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不会大幅降低,出口量有望稳步增长。

自主重卡出海之路仍需求索    

图片

如今,中国重卡出口正迎来丰收时节,这离不开国内卡车企业的前瞻性布局,以及自身的成长和硬实力的提升。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重卡产品已经逐渐摆脱“劣质低价”的固有标签。依托国内健全的产业体系以及规模化和成本优势,国产重卡品质已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还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这也为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足够的资本和底气。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海外市场已成为我国重卡企业的重要增长曲线。以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陕汽集团等为代表中国重卡企业,深挖国内细分市场需求的同时,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市场确立了主导优势,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扬帆起航。其中,不少国内卡车企业通过海外建厂,进行本土化生产和营销,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从发展模式来看,我国卡车出口已从原先的贸易模式、部分KD模式,逐渐发展为直接投资模式。

对于海外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少证券机构预测,重卡出口具备长期增长逻辑。受益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建合作及俄罗斯市场的增量空间,预计2023年重卡出口总量将达到24万辆;未来几年,中国重卡海外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年销量有望不断突破新高。东吴证券判断,未来2~3年内,中国重卡出口量有望突破30万辆。

可以预见,未来海外出口将是我国重卡行业一大增量市场,也将是重卡企业一大重要战场。但“水深鱼大”的海外市场,并非风平浪静,自主重卡企业想要做好“出海”这门生意,也并非一路坦途。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对于自主卡车品牌而言,不应仅将目光放在销量增长上,还要时刻关注车辆能否满足出口市场的要求,以及如何面对国际舞台的竞争,如何长期、可持续地将产品和品牌运营好,这些都是十分急迫且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国内卡车企业在海外市场‘拼杀’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部分国家对卡车需求激增只是暂时的,待地缘危机缓解后,海外卡车巨头的供给能力将会逐步恢复。届时,才是真正“拼刺刀”的时候。如今,我国卡车企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紧抓出海“窗口期”的同时,还需做好技术储备,并加紧搭建海外服务体系。

“毕竟重卡销售不是一锤子买卖,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是车企走出去后能否成功站稳脚跟的关键,重销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质量,否则不仅会葬送出海之路,还会砸了自己的招牌。”崔东树进一步说道,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管机制,我国重卡企业在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存在着无序竞争,售后服务更是软肋,这不仅有碍于我国重卡产品走出去,更有损中国重卡产品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虽然不少车企已注意到上述问题,情况也在逐步改善,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高性价比”的确是中国重卡出海的“杀手锏”,但同时也应立足差异化竞争,向高端化市场发起冲击。

“目前,自主车企布局海外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掣肘。比如在准入法规方面,我国车辆在进入出口市场前,需要在准入环节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主要涉及产品强制性认证、环保标准合规、相关市场贸易壁垒等,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既不可盲目自信,也不能小觑海外的技术壁垒。”SGS汽车服务事业部总监吕彬偲指出。

总体而言,中国重卡在出海的航程中不乏风浪和暗礁,想要行稳致远依然充满挑战。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只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战略和业务布局,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另外,车企想要实现高质量出海,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由出口大国转变为出口强国,还应充分认识到产业责任的重要性,既要在合规性上有底气,还要依托核心技术能力,加大海外投资和建厂步伐,建立本土化的营销能力、研发能力以及服务和品牌力等。

责任编辑:苏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