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尼赛思单车在中国市场的挑战:营销成本高昂与小众品牌定位的难题
摘要:捷尼赛思中国业务的韩方首席协调员(CEC)李哲(Wells?Lee)表示,在今年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捷尼赛思已经亏损了12亿,进入中国3年来,合计亏损额则达到了30亿,平均单车营销成本高达71万元。
近日,一则捷尼赛思中国区全员大会的消息广为流传。
捷尼赛思中国业务的韩方首席协调员(CEC)李哲(Wells?Lee)表示,在今年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捷尼赛思已经亏损了12亿,进入中国3年来,合计亏损额则达到了30亿,平均单车营销成本高达71万元。
据多家媒体报道,会议现场,李哲对捷尼赛思中国员工进行了斥责,称其对公司没有感情。3年来,没有一个捷尼赛思中国员工购买该品牌的车辆,李哲表示,如果大家要现在离开公司谋求外部发展,他将表示欢迎。
会议内容一经流出,瞬间成为社交媒体的热搜新闻。广大网友的评论更多集中于嘲讽和不屑,既有营销费用远超车价的嘲讽,也有对韩国高管“过分言论”的不屑。但是我们作为行业观察者,对捷尼赛思在中国的遭遇到的情况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捷尼赛思的困境除了自身品牌的问题,还有其所在的细分市场本身日趋不振的因素。同时,这也是国际汽车巨头在华业务萎缩的一个典型案例,对所有的汽车品牌都有着现实意义。
15年的时间,屡战屡败
2021年4月,Genesis又一次进入中国市场,这回一口气带来了三款车型,分别是中大型SUV?GV80,中大型轿车G80以及运动型轿车G70,而且改名为“捷尼赛思”,主打一个就是四字豪华,向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凯迪拉克全面看齐。但是销量依然没有起色,2021年,捷尼赛思的销量仅为367台,2022年为1457辆。
如果说,前两次入华,捷尼赛思是因为品牌影响力不足,难以和其他汽车巨头的豪华品牌相抗衡,那么第三次入华,捷思赛思可谓是牟足了劲头,把看家的本领都拿了出来。比如大排量发动机、纵置后驱还有更加高级的悬架,机械品质对标BBA,包括设计用料、豪华配置、高级氛围感的营造,完全不输一线豪华品牌,甚至人送外号“小宾利”。
2022年,捷尼赛思在J.D.power公布的美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榜单(Inital?Quality?Study)和汽车可靠度调查研究报告榜单(Vehicle?Dependability?Study)中占据高位。尤其在可靠度上,捷尼赛思超越了此前已连续九次夺冠的雷克萨斯,成为排名最高的豪华品牌。
即便是这样,捷尼赛思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得到改观。2022年销量1457辆,比2015年也就强那么一丢丢。
最根本的原因是豪华车细分市场表现并不理想。2022年,奔驰、宝马、奥迪销量分别下滑了6.4%、0.9%、8.4%,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捷豹路虎、林肯销量分别下滑了20.5%、18.6%、5.4%、17.4%、13.4%。老牌巨头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经历过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期,如今销量尚且下滑,捷尼赛思作为一个小众品牌,想要在中国分一杯羹,难度不小。
思路没问题,但生不逢时
如今的中国市场处于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当新能源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入局者,捷尼赛思也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产品。2022年底,捷尼赛思纯电G80、纯电GV70以及捷尼赛思GV60亮相,3+3的产品布局,看起来整整齐齐的,但实际上在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同行们,所有的外资车企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转型最早同时也是市场表现最好的大众,自2020年年底首款ID.电动车入华至今,大众在中国在售的ID.家族车型包括ID.3、ID.4CROZZ、ID.4X、ID.6CROZZ和ID.6X,今年1-9月,大众ID.3累计销量为38678;ID.4?CROZZ为23793辆;ID.4?X为16548辆。
大众已然如此,其余的品牌更加没有战斗力。关于捷尼赛思新能源,笔者甚至没有查到准确的销量数据。目前已知的是,2023年前七个月,捷尼赛思在华售出车辆965辆。
综合来看,在燃油车时代,捷尼赛思没有历史沉淀加持,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市场培育,因此无法突围;新能源汽车时代,捷尼赛思因为起步时间晚,新产品又无法做到出类拔萃,后来者居上,导致默默无闻。
既然如此,捷尼赛思就把全部的精力投都入到无休止的营销活动中,以至于出现了3年亏损了30亿,平均单车营销成本高达71万元。要知道,GV80的顶配价格才65.38万,G90的起售价为69.88万。难怪网友都说,要是把这笔钱补贴到车价里,销量也不至于这么惨淡。
此前卸任的捷尼赛思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何睿思说,“对于我们来说,销量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目前聚焦的是品牌建设。”作为小众的捷尼赛思也充分的践行了这个思路。
在细分市场里,面对BBA无可撼动的情况下,捷尼赛思以自己的方式,同时也是给中国消费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豪华品牌,不该只有一个样子。而应该是更先锋,更时尚的。所以我们看到了捷尼赛思积极拥抱上海时装周,还有捷尼赛思餐厅等一系列操作。
客观地说,捷尼赛思的解题思路是没问题的,后来的小众品牌要想突围就应该另辟蹊径。还是笔者之前说的那样,如果市场能够给出一个充分的培育时间,捷尼赛思真有机会脱颖而出。只可惜,何睿思生不逢时,赶上了新能源这场百年难遇的大变革,打乱了先前的规划,再加上韩系车在华一直走低,捷尼赛思更是无力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强大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何睿思是有心无力,怪他不得。
但是,接任的捷尼赛思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协调官李哲却在全员大会上,不检讨自身的原因,反而把锅甩在中国员工身上,一句“没一位(中国)员工买本品牌车”直接把整个市场整破防了,好感度瞬间全无。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单车营销成本71万,这笔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捷尼赛思中国销售公司这回可是惹上大麻烦了。
百姓评车
中国市场是独一无二的市场,特征非常明显,既看重品牌,又对新技术新产品异常敏感,同时还对自主品牌有着非常大的期望,当然,其他国家的市场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笔者想表达的是,捷尼赛思在北美市场取得了成功,不意味着就可以在中国市场复制经验,从产品设计到功能配置,再到营销思路,都需要和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是中国市场出现的新能源化浪潮,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以往的经验,没有针对性的本土化措施,那结局注定是悲惨的。
责任编辑:苏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