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冬测风波”背后的本质问题
摘要:此次冬测事件引发的风波还在持续,在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真实性能的知情需求日益高涨,因此,建设新能源高质量测试标准几乎成为行业共识。因此消费者需要做的是督促懂车帝改进测试。
最近懂车帝冬测结果的发布在汽车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华为常务董事长、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带头怒怼“不科学”,长城、吉利、起亚等车企纷纷跟进质疑“欠严谨”,这种车企群起而“围攻”垂直媒体的场景实属罕见。
引发争议的榜单
01 问界、长城、吉利们“手撕”懂车帝
事情的起因是,懂车帝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能源汽车极限环境冬测,测试了-40℃左右严寒情况下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约20个车型参加测试。其中,比亚迪仰望以85.08%的续航达成率排名第一,华为、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M7增程版倒数第一,只有31.6%。
网传图
上述结果迅速引来几家车企的回应。余承东发文称:“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AITO汽车”公众号也发文:“相关测试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随后,长城汽车宣布举行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将包含新能源冬测的科学公正标准、纯电续航测试的车辆整备标准、爬坡角度测试的车辆电量标准、爬坡距离测试的车辆制动标准等议题。其官博发文的标题《捞干的,还得看长城》,疑似揶揄懂车帝的口号“说真的,还得看懂车帝”。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紧随其后表示:“我也是不认同的,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杨学良指出,银河L6在测试前的整备过程中,原地怠速70分钟,其间4次打开车门,最长两次开门时长超过10分钟,这些操作极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出发前电量已经下降很多。领克方面也对领克08车型的测试结果提出了类似质疑。
懂车帝则不惧质疑,称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同时公开邀请车企和媒体参加漠河进行的新能源车极寒测试。文案的标题是:求真之路,不惧严寒。
02 CLTC惹吐槽,第三方评测呼声高
车企怒怼,懂车帝硬刚,一时间让新能源汽车测试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从2021年开始,这已经是懂车帝新能源汽车冬测的第三年。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抗抗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懂车帝投入冬测相当具有前瞻性。
背后逻辑是,原来新能源汽车新车出厂续驶里程的测试工况为NEDC,该工况由我国自欧洲引入,因欧洲路况与中国路况大不相同,其平缓匀速的测试工况不符合中国的用车实际,所以消费者往往感到NEDC“不实”。
2021年10月1日起,大部分新能源新车都以CLTC综合工况续驶里程替换了原先的NEDC。但有趣的是,同一款车型使用CLTC续驶里程之后,标称的续驶里程竟然比NEDC更长。原因在于CLTC测试平均车速低,而新能源汽车恰恰是高速续航短板;CLTC仅考察常温工况,高低温标准暂未实施,而新能源汽车恰恰最怕高低温。
“因而消费者感觉电车续驶里程标注不准,对冬测、夏测有天然的需求,懂车帝举办夏测、冬测,客观上对国家标准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因而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张抗抗说。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也认为,作为车型上市公告的官方评测,不可能面面俱到涉及到各种用车场景,像懂车帝这样专门到吐鲁番、漠河测试也不太现实,但市场有需要,就会有机构开启相应的测试。
“第三方评测能更直观地反映新能源车在各种工况下的表现,为车企改进产品和用户做出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范永军说。
03 新能源汽车需要高质量测试标准
如此说来,第三方评测称得上是功德一件,为何却遭到车企的集体怒怼?张抗抗认为,媒体平台进行第三方测评,天然具有潜在的质疑点。
其一,公正性。随着“懂车帝冬测事件”的升级,有网友曝出了疑似“懂车帝冬测招商方案”的价格表,价格从600万到1600万元不等。起亚中国一名高层日前也发朋友圈称,起亚的某款车型希望参加冬季测评却被懂车帝“拒绝了”。一时间,懂车帝冬季测评的公平性受到多方质疑。
张抗抗认为,媒体测试在公正性上天然具有劣势。“相对于一般的汽车媒体,汽车平台并不靠某一家车企的投放来生存,因此公正性会好一些。”他说,本次舆论漩涡的懂车帝,实际上分为原创部门与商业部门。据张抗抗所知,原创部门并不对商业营收负责,以尽可能地保证公正性,“但网友并不会区分原创部门与商业部门,因此会更有动机怀疑它的公正性”。
其二,一致性。测试流程是否严谨?会不会每次测的成绩都不一样?以本次测试为例,如果每辆车都静默并开关门,那么每辆车的开关门时间是否一致?行驶时,车速曲线是否尽量保持一致?张抗抗认为,媒体平台测试的一致性不可能像国标测试那么严格,但依然有必要提供关键数据,来保证基本的一致性。
其三,张抗抗认为,即便测试流程科学严谨,那使用的标称工况是否有代表性?比如,插混/增程车在极寒地区使用纯电模式,刻意不起动发动机,这就不一定符合真实用车场景。
张抗抗认为,懂车帝冬测还存在改进的空间,比如引发争议的续航测试试验,可以事先充分公开测试方法并收集意见、执行中记录关键数据如开关门时间等,以尽可能争取避免争议。
04 科学合理的评测标准需共建
此次冬测事件引发的风波还在持续,在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真实性能的知情需求日益高涨,因此,建设新能源高质量测试标准几乎成为行业共识。
张抗抗认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执行。原因在于,CLTC工况是车企技术开发的指挥棒,但由于CLTC工况距离真实用车场景比较远,这个问题在新能源汽车上表现尤为突出,有些车企为了“应试”,最后开发出的车型并非实际好用的车型,带来了资源的错配,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技术升级。
“懂车帝冬测、夏测的初衷是弥补国标CLTC测试的不全面,这对消费者有利。”张抗抗说。如果缺乏了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测试,那么最终受损的是消费者。因此消费者需要做的是督促懂车帝改进测试。与此同时,也需要国家层面去推动相关测试更加高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认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测评可以由国家级专业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和工程学会以及第三方企业或机构实施,但实施过程应有来自各方的独立的专家学者以及专业媒体参与,并在测评之后公布专家委员会名单。测评结果必须是公平客观、经得住质疑和考验的。
范永军则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眼下充斥着浮夸之气,各种“第一”、“领先”、“最”的宣传存在夸张成分,需要更多的第三方评测来检验其真实性。原因在于,如果第三方测评一家独大,很容易滋生腐败;相反如果业内有多家测评机构互相竞争,则能提升评测的客观性。“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必要大包大揽,只要做好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工作即可,市场的需求让市场自己解决”。他说。
也或许正如长城汽车的倡议所说,“是时候了!共建中国新能源高质量测试标准!呼吁中国汽车行业监管机构、车企、测评机构、媒体和用户共同协力,制定更加贴合用户实际应用场景、实际环境条件、实际工况条件的新能源测试标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严谨、更公正、更客观的评测结果,推动中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