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

众咖论道混动崛起——记第八届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大会

2024-01-09 11:06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武新苗

摘要: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加大混动系统的研发布局,以PHEV路线为契机,自主混动车型迎来发展的机遇期。

日前,在江苏无锡召开的“中国心”2024年度动力日暨第八届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大会上,与会嘉宾就当前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及未来中国车用动力的技术趋势给出了答案。

混动崛起 车用动力迎来混动时代

近年来,在政策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驱动下,“可油可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2023年1~11月,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达243.9万辆,同比增长83.5%。

理想的动力系统应该在购置成本、可靠性、平顺性、动力性、使用成本方面兼具优势。无论从节能环保,还是从成本角度来看,PHEV(插混)路线都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2023年,国内PHEV车型市场发展较快,上半年增长103%,下半年的增长势头更快。”吉利动力总成发动机总工程师刘国庆表示。

“PHEV车型在购车成本、用车成本等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可适应家庭用车的主要场景。”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混动软件标定副总工程师战金程也表达了类似看法,未来2~4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PHEV。根据不同车企投放的车型销量,预计PHEV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将超过40%。

会上,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得到了与会嘉宾一致认可。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表示,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是新能源汽车三大主要技术路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带动了插混和增程式技术的发展,混动技术的发展非常快。相信在2024年,国内的混动车型市场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插混车型的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攀升。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新能源动力总成技术总工程师陈亘进一步表示,今后,无论是HEV(油电混合)、PHEV还是REEV(增程式),整体混动技术的发展大有可为。

“插电混动虽是过渡技术,但从技术发展来看,我们认为这个过渡期可能会很长,有可能是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所以不能忽视对插电混动市场的开发布局。”芜湖埃克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之光指出,此前,PHEV在中国市场增长缓慢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政策驱动下,企业以开发纯电动车型为主,今后,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插电混动的潜力将得到释放。

自主领跑 走出特色化混动之路

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站上“风口”,混动车型成为汽车市场的“销量密码”,混动技术路线也成为自主品牌汽车向上突破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自主品牌车企纷纷推出混动车型,打响混动技术升级战。2023年以来,比亚迪、理想、问界等品牌的插电混动、增程式车型销量增势迅猛,2023年更被视为自主品牌车企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爆发之年。

“电动化打破了品牌隔阂,极大促进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刘国庆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动化提高了用户对整体自主品牌车企的认知,也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占率。

事实上,在混合动力发展的早期阶段,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在中国HEV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加大混动系统的研发布局,以PHEV路线为契机,自主混动车型迎来发展的机遇期。

“比亚迪DM-i系统开拓了中国式插混技术路线,各家车企的插混产品快速跟进,构架各异,中国插混车型迎来集中上市高潮。可以说,在插电混动领域,中国车企走出了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许敏认为,虽然每家车企的混动方案略有不同,但经过多年的追赶和努力,主流车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队伍、创新的研发能力、雄厚的技术资源和百花齐放的产品,中国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汽车在驾驶感受、性价比、续驶里程等方面具备优势,中国的混动技术独树一帜,中国主流企业的动力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中国品牌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突破,如今,国内混合动力车型市场正呈现出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的局面。不过,面对当下“内卷”的汽车市场,具有中国市场特色混合动力车型要走得长、走得远,创新性、产品力和性价比是关键因素。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寻找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之间的平衡点,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重要议题。

许敏认为,当下,汽车市场的“卷”主要体现在成本上。因此,即使混合动力十分复杂,但成本千万不能上去。“成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靠欺压供应商节省出来的,我们需要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及技术把成本降下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不亚于行业对热效率、油耗的追求。目前,每家公司在技术路线、市场定位以及成本管控方面都各具特色,今后,强动力和低能耗将成为我们对混动技术追求的目标。”他说。

“今后,混合动力有三大方向值得关注,燃烧系统、舒适性以及如何实现成本可控。”一汽研发总院首席专家宫艳峰直言,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用户需求,一切产品如果用户不接受都将毫无意义。在混动车型迎来大发展的当下,如何实现精益化运营、降低系统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赛力斯集团科技公司副总裁段伟认为,目前,混动技术发展百家争鸣,包括增程、串并联单挡、串并联多挡、并联多挡、功率分流等技术路线,各家厂商的新技术、新架构、新产品层出不穷,不断刷新行业的新高度。“不过,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才是更好的技术路线,这主要包括没有里程焦虑、动力强以及使用成本低、配置丰富等。因此,在保持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做到极致成本,是每一家主机厂面临的重要挑战。”

多剑齐发 车用动力技术创新势不可挡

不止是混合动力,多元化动力路线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多元化动力系统并存将是汽车市场的主要竞争格局。在我国汽车行业,氢内燃机及燃料电池、甲醇发动机、氨发动机等多元能源动力并存的发展格局正加速构建中。

对于未来车用动力的发展,许敏表示,动力多元化是目前最符合潮流的发展方向,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多样,很难有一条技术路线满足所有需求。因此,每一技术路线都各有优势和劣势,很难说某一种技术一定绝对领先。同时,我们国内的企业也在迅速成长,完全有技术、有能力应对多层次的需求。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监徐政表示,汽车动力总成多元化发展是交通运输领域减碳、降碳的主要路径,电动化包含多元化技术组合,仅仅依赖单一技术路径并非是减碳的最优路径。

“碳中性燃料越来越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宫艳峰表示,一汽从2018年开展氢内燃机研发,下一步一汽将全面开展甲醇、乙醇、氢气、天然气等一系列碳中性燃料的研发工作。“当然,碳中性燃料也并不是普适性的,可能是局域性的,比如氢气的使用场景会更小一些,甲醇的区域性更强一些。”宫艳峰说。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室主任陈川认为,技术路线没有好坏之分,汽车市场的用户需求、应用场景是多元化的。碳中性燃料可以很好地延续传统内燃机产业的生命周期,未来,燃油车通过混动转型,依然能推动节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