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续保商业险缘何屡屡被拒
摘要:刘锋也表示,保险公司之所以拒绝给一些网约车续保商业险,根本在于,某款车型用于网约车运营较为普遍,其车险理赔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负担,保险公司亏损严重,自然也就不再续保。
“买车两年多,开了一年网约车,也没出险,但今年险续保时,保险公司说只能买交强险和三者责任险,商业险不给保了。”北京网约车司机曹师傅近日向记者抱怨道。据记者调查,曹师傅的遭遇并非个案,除了网约车外,停产车型被拒或者遭遇大幅涨价的情况更为普遍。新能源汽车商业险续保难,已成为很多新能源车主的烦心事。
网约车、停产车型常遇续保难
威马汽车破产,让车主深陷麻烦旋涡,续保被拒便是其中之一。有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企业倒闭,没有配件难以维修,无法定损。还有一些车型,经过升级换代后停产,即使企业经营正常,配件供应也没有问题,但停产的老车型也会遭到续保商业险被拒的情况,或者遭遇涨价。“第一年商业险保费7000多元,一年没出过险,第二年续保时却被告知要1万多元,保险公司说我这款车型的风险太高。”刘先生虽然没遭遇拒保,但没出险保费却不降反升也让其很郁闷。
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在续保商业险之际,被强制选择险种,甚至是与车无关的财险甚至寿险。“今年初,我买保险时,原来的保险公司搭售了一份寿险,不得已我只能换了一家保险公司。”北京电动车主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续保总能遭遇一些不得不多花钱的意外。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市场运行研究总监刘锋告诉记者,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续保商业险时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不同保险公司对续保新能源车型商业险的口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续保商业险被拒的车型中,几款网约车明星车型赫然在列。”刘锋介绍。
网约车无疑是商业险续保难的重灾区。这部分车主所说的续保难,是因为大量车辆以非营运车辆参保了商业险,实际上却在做网约车运营。由于营运车辆的保费相对较高,而从事网约车的门槛很低,工作弹性很大,一些私人车主白天上班,下班后或闲暇时间从事网约车,因此不愿意按营运属性参保,自然在续保的过程中会被拒绝。
险企拒保、搭售苦于亏损
网约车因为运营时间和行驶里程相对更长,车辆磨损自然会更严重,出现事故的概率也更高,给保险公司带来较高的成本,甚至造成亏损,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也是必然。而且相较燃油车,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业务目前难言盈利。因此,不同的保险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商业险会采取有选择地承保。
“有些保险公司会针对网约车市场常见车型,以及出险率较高,且给保险公司造成较高赔付的车型予以拒保,可能会误伤某些无辜车主。”汽车保险资深行业人士魏然表示,“不同的保险公司政策有所不同,车主在续保时可多方咨询比较,有些保险公司还是可以承保的,并非所有险企一直拒绝承保某些车型的商业险,有时往往在某个时段内拒保某款车型。网约车只要按照规定投保运营车辆保险,可顺利参保。”
刘锋也表示,保险公司之所以拒绝给一些网约车续保商业险,根本在于,某款车型用于网约车运营较为普遍,其车险理赔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负担,保险公司亏损严重,自然也就不再续保。针对停产车型,如果零部件也停产,涉及车辆的软件适配、技术代码等核心技术也受到影响。一旦这类车辆发生事故,维修店在维保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技术难题,或产生更高的成本,保险公司拒保也是无奈之举。
魏然强调,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方面,保险公司的话语权非常低,对很多新技术的维修无法做到胸有成竹,只能按照车企规定的最高要求修,直接导致险企维保成本高,甚至亏损。据了解,为了追求更大收益,某些险企会在承保新能源汽车商业险的过程中,搭售其他非车险业务,要求车主购买更多保险,才能参保新能源汽车的商业险。虽然这种做法让消费者很难接受,但于险企而言是减亏的手段。保险公司为了生存也只能寻求更多销售方案,降低风险。
新技术需兼顾维修经济性
网约车、停产车型给保险公司带来过高的承保风险之外,新能源车险领域的发展状态也不尽如人意。近些年,新能源汽车不断加快新技术的应用速度,但部分车企在使用新技术时,更看重制造成本的降低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新鲜体验,忽视了对车辆维修经济性方面的考量,直接导致这些车辆的维修成本高企,一旦发生事故出险,将给保险公司带来高昂的成本。
以高精雷达、激光传感器等智能化零部件为例。目前,车企为增加产品竞争力和卖点,很愿意“尝鲜”,使用最新的智能零部件和技术,并布置在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上。一旦车辆发生剐蹭、碰撞,即便很轻微也极有可能对这些成本较高的零部件造成损害,带来远高于燃油车的维修成本。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行业管理研究总监张宪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体化压铸技术被作为一项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先进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使用,但这项将十几、几十个零部件一体化压铸成一个整体的技术,一方面节省了制造成本,提升了制造效率,另一方面却会增加了维修难度,给车主、保险公司造成负担。”他强调,大多数4S店目前尚不具备对动力电池、集成化底盘的维修能力,车辆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则需要返厂,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
魏然也表示,很多新能源车型的设计欠缺对车辆可维修性方面的考虑。在实际维保中,动力电池往往是不允许拆开维修的,车企往往要求事故车返厂维修或是直接更换整个电池包,而电池包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非常高,直接导致了理赔成本的增加。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优胜劣汰,劣势企业破产倒闭、车型停产将不可避免,甚至未来两到三年内会集中出现,停产车型的维修和续保问题须早做应对。”张宪国提出,在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之际,车企应充分考虑车辆的全生命周期使用、回收等问题,切实降低消费者的维修保养负担。“企业要增强系统思维,优化产品设计理念,不能简单照搬消费电子行业的理念,而要在开发设计上充分考虑汽车作为耐用品,需要安全使用10~20年的需求,以结实耐用作为设计原则。要兼顾产品可靠性、经济性,而不能一味追求先进技术的使用。”他说。
张宪国还建议,有关部门应要求濒临破产的车企将必要的维修技术、软件代码及时授权给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社会信誉的企业,授权其承担已售出新能源汽车的后续维保,让停产车辆也要有件可换、有店可修。而获得授权的第三方定损机构、维保机构,力争让市场公开透明,从根本上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保费用。新能源汽车后端配件和维修技术要跟上市场发展步伐,要提升售后体系的拆装诊断技术,不断提升维保服务能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已迅速扩大,老车型维修服务的高峰期即将到来。“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小三电,十年配件要保全。”张宪国强调,即使现在还较难实现,行业、企业也要逐步推进,理顺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价值链,零部件、经销商、保险服务机构,既要让任何一个环节参与者都有合理利润,也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用车权益。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