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链

终闻梅花扑鼻香——梳理中国汽车零部件海外并购现状

2024-03-07 15: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赵玲玲

摘要: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得了海外零部件企业先进技术、制造经验以及海外发展经验。从最早的一批海外并购开始,我国零部件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路程。

编前: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得了海外零部件企业先进技术、制造经验以及海外发展经验。从最早的一批海外并购开始,我国零部件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路程。

这些海外并购是否获得了成功?如今发展如何?本报记者梳理了部分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

京西重工与德尔福制动与悬挂系统

2009年,北京京西重工以1亿美元收购美国德尔福旗下制动与悬挂系统相关业务。该项并购可谓是打响了中国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一枪”。

京西重工是当年为并购德尔福而专门成立的三方合资公司,由首钢集团、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和天宝集团共同出资组建。

收购之前的德尔福制动和悬架系统每年销售收入能达到6亿~7亿美元,在德尔福业务中是一个较小的板块。发展至今,京西重工已经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等区域设有9个生产基地和6个技术研发中心,客户遍及国内外50多个知名汽车品牌。在悬架系统方面,京西重工提供完整产品矩阵,也是惟一具备磁流变悬架生产能力的公司。在制动系统方面,京西重工具备完善的汽车底盘核心零部件和电子系统研发、生产及品控能力。京西重工的2-Box产品(iDBC2.1)具备先进智能算法和完备制动冗余备份,高度支持L4级自动驾驶。此外,京西重工还定下了2026年上市的目标。

均胜电子与德国普瑞

2011年,宁波均胜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普瑞签订正式收购协议。该并购案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被称为“中德汽车零部件并购第一案”。德国普瑞主要研发和制造驾驶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电控单元和传感器系统等汽车电子零部件,并购时普瑞的年销售额为3.6亿欧元。

德国普瑞给均胜带来的客户、技术等资源帮助均胜转型成为高端汽车电子零部件领军企业。10年间,均胜电子的年营业收入从20亿元增至500亿元。子公司德国普瑞年营业收入也翻了两番,从完成并购当年的3.6亿欧元增至15亿欧元,成功晋级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

中信戴卡与凯世曼

2011年,中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斥资23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凯世曼。凯世曼公司主要制造汽车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相关零部件,是大众和戴姆勒的重要供应商,收购当年的销售额为4亿欧元。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信戴卡2022年的销售收入已达357.87亿元,连续多年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单。

凯世曼铸造长春有限公司是凯世曼在华地区的独资企业,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轿车等企业配套,产品有离合器、发动机缸盖、转向节等核心零部件。

潍柴动力与德国凯傲集团

2012年,潍柴动力以7.38亿欧元收购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份和旗下林德液压公司70%的股份。

2011年度凯傲集团净资产为-4.87亿欧元,还曝出了9292万欧元的亏损。依托潍柴动力的产业链资源,德国凯傲10年间营业收入实现了翻番增长,从2012年的46亿欧元增长至2021年的103亿欧元。2022年财报显示,凯傲的净利润达到4.77亿欧元。

中航工业与耐世特

2011年,中航工业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收购总金额约为4.8亿美元。中航工业持有51%的股权,成为其实际控股股东。

2010年,耐世特全球销售收入超过20亿美元,其转向系统销售收入为全球第四,传动系统销售收入全球第三。2023年上海车展上,耐世特汽车系统总裁Robin Milavec表示,在强劲增长的市场中,耐世特亚太市场业务2022年较2020年相比增长了65%。耐世特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不断加大本土化工作,目前耐世特有超过85%的产品都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开发。中航工业2022年的销售收入为365.23亿元,通过此次海外收购,中航工业成功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行列。

海纳川与英纳法

2011年,海纳川收购英纳法集团100%股份,金额约为1.9亿欧元,英纳法成为海纳川的全资子公司。收购时,英纳法在全球天窗企业中排名第二,给全球60余款车型配套。

2023年上半年,海纳川汇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全面达成集团下达的“双过半”目标。海纳川方面表示,定位“创业型”的智能化公司英纳法智科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多像素智能车灯量产、车门控制器结项,获得外部市场客户天窗控制器定单,B41V网关、T-BOX已完成样件交付,产品量产加速。

北方凌云集团与德国凯毅德

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北方凌云集团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

凯毅德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34亿欧元,净利润1660万欧元。凯毅德是北方凌云集团收购的第一个海外跨国公司,也标志着北方凌云开始走向世界汽车舞台的中心。并购之后,凌云的61家分(子)公司遍布全国26个省市区以及德国、捷克、墨西哥、美国、俄罗斯,目前凌云的销售收入已超300亿元。

华域汽车与延锋伟世通

2013年,华域汽车斥资约57.47亿元人民币收购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50%的股权。延锋伟世通2013年上半年的净资产是63.7亿元。

华域汽车2022年财报显示,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不断拓展国际市场,除在全球汽车内饰市场保持较高的占有率外,旗下汽车座椅和被动安全等核心业务板块,借助其全球客户关系和运营能力,已在大众、通用、奥迪宝马奔驰特斯拉等重点全球客户上取得配套定点。华域汽车2022年的销售收入为1496亿元,位居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第13名。

郑煤机与博世电机业务

2015年,郑煤机以22亿元从贝恩资本手中收购了亚新科集团所属6家子公司股权,正式向汽车零部件领域布局发展。2017年,郑煤机收购德国博世集团电机业务,总交易额5.45亿欧元。

郑煤机收购的博世电机业务包含启停电机和48V混合动力技术,博世起动机和发电机事业部也正式更名为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截至去年上海车展期间,索恩格已为全球汽车市场提供超过3亿台起发电机,推动传统内燃机向更低排放、48V混合动力和电动化的转变。索恩格还是全球惟一一家可以覆盖从入门级乘用车到重型商用车的全系高压电机产品需求的供应商,应用车型电机功率从20到220kW,扭矩从100到2100N·m,电压从100V到800V,可满足全球乘用车和商用车未来10年电气化发展的性能要求。

中国化工集团与倍耐力

2015年,中国化工集团以73亿欧元(约合550亿元)收购倍耐力。

收购时,倍耐力是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厂商。收购倍耐力之前,中国化工旗下已经拥有风神股份、双喜轮胎、黄海轮胎、桂林轮胎等卡客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板块,这同倍耐力的工业胎板块形成天然组合,被中国化工收购2年后,倍耐力于2017年重返米兰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4年,倍耐力轮胎营业总收入为60.18亿欧元,净利润为3.33亿欧元。2022年,倍耐力全年营业收入为66.157亿欧元(483.53亿元),同比增长24.1%;净利润为4.359亿欧元(31.86亿元),同比增长35.5%。

青岛双星与锦湖轮胎

2017年,青岛双星以约57.58亿元的价格收购锦湖轮胎42.01%的股权。

2015年锦湖轮胎在全球轮胎企业中位列第13名,销售收入达到222.8亿元。财报显示,2022年青岛双星轮胎销售量1254.58万套,轮胎产品实现全年营业收入36.91亿元。轮胎产品国外营业收入20.05亿元,同比增加41.88%。青岛双星在年报中介绍,2022年公司市场重心向替换及海外转移,海外加速推进“2080”战略落地。

潍柴动力与加拿大巴拉德

2018年,潍柴动力以1.64亿美元认购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19.9%股份,成为巴拉德第一大股东。

巴拉德是国际知名的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在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开发和推广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2年9月,巴拉德与上海安亭镇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巴拉德将在上海嘉定建立中国总部、膜电极制造工厂及研发中心,计划在未来3年投资约1.3亿美元。

远景集团与AESC

2018年,远景集团收购日产汽车旗下动力电池业务——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AESC),成立远景动力(远景AESC)。

AESC主要从事锂电池单元、模块及锂电池组的生产,AESC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商。据外媒报道,2023年上半年,远景AESC计划将产能扩大20倍。

均胜电子与日本高田资产

2018年,均胜电子收购日本高田资产,收购价格为15.88亿美元。高田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系统、方向盘、主动安全电子产品及其他非汽车类安全产品。2016财年,高田的营收达到64亿美元。

收购后,均胜电子由此跻身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巨头行列,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二。2022财年年报显示,均胜电子汽车安全系统实现年度主营业务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6.5%,毛利率9.14%,同比提升0.65个百分点。

除以上案例外,还有很多海外并购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2008年,中鼎股份先后并购美国MRP、BRP公司,以及美国高端油封供应商COOPER公司,2012年之后又收购美国ACUSHNET公司、德国KACO和WEGU公司;2015年,德昌电机斥资约6.59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世特科国际。世特科国际产品包括精密发动机、变速器机油泵及粉末金属部件,为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及其一级供应商提供服务;2016年,湖北泰特以6147万美元(约5亿元)的价格收购荷兰e-Traction公司100%的股权,后者是欧洲知名的轮毂电机企业。天海同步集团业务范围由此前的变速器零部件扩展至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机领域;2017年,香港立讯12亿美元收购德国采埃孚的车身控制业务;2017年,航天机电2.02亿美元收购韩国汽车零部件厂商eraeAMS70%股权。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