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在华投资,外资车企为何看重中国市场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968家,同比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0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5%。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641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022.2亿元人民币。从来源地看,新加坡、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1.6%、5.4%(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德国在华投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汽车行业贡献的。
9月4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宣布,根据集团业务规划,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超140亿元,进一步丰富本土化产品阵容。自2025年起,梅赛德斯-奔驰将陆续投产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中国专属的长轴距GLE SUV车型,以及基于VAN.EA平台的全新豪华纯电MPV。
图源:奔驰
4月11日,大众中国表示,作为“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投资25亿欧元(约200亿人民币)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同时提速集团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两款大众汽车品牌智能电动车型的生产。
4月26日,宝马集团宣布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沈阳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为2026年启动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奠定基础。
德国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在汽车领域的直接投资中,中国占到29%。2024年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创历史新高,达73亿欧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投资额。其中一季度25亿欧元,二季度48亿欧元,呈现持续增长之势。
之所以奔驰、宝马、大众接二连三的强化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是因为它们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颇为出众。对于德系企业强化对中国投资的现象,德国《世界报》评论称,德国对华投资大部分是德企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再投资,73亿欧元投资中有66亿欧元来自中国业务的收益。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奔驰、宝马、大众加码中国市场,不单单是要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能够推动它们朝着智能电动的方向转型。
正如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所言:“中国市场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我们电动化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与奔驰的态度如出一辙,大众集团正在诸多市场缩减开支,但在中国市场上却在大笔投入。
图源:大众
9月28日大众集团再次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大众汽车预计今年在全球市场的交付量下调至900万辆左右,销售额预计将下降0.7%至3200亿欧元,大众汽车预计2024年的利润率约为5.6%,低于此前的6.5% -7%。
而在9月初,大众被爆正考虑关闭其在德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和一家零部件厂,这将是大众汽车自1926年成立以来首次关闭德国境内的工厂,9月11日,大众汽车再度被曝出或取消其德国工人享受了数十年的就业保障。
从这一连串的操作中也不难看出,大众当下的日子并不好过,但这依然不能阻止大众转型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大众围绕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在华投入已经超过了700亿元。另据大众在2023年发布的五年规划显示,大众计划在2023-2027的五年间,投入1800亿欧元用于重点领域,包括电池业务、扩大北美地区影响力、提高在中国的产品竞争力等。
像大众、奔驰、宝马强化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一样,日系品牌也在拥抱中国市场,今年7月,本田中国和日产中国宣布关闭在中国的部分生产线并降低在华燃油车产能的同时,谋划向电动化转型。其中,本田汽车投资建设两家新电动汽车生产工厂,东风本田在建的新能源工厂计划在2024年9月运营,广汽本田在建的新能源生产线将在2024年11月投产。
而在北京车展开幕当天,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开展在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与智能汽车领域战略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日产在中国的车型上搭载百度的AI解决方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同日产、本田相比,丰田的在华布局更加广泛,除了借助比亚迪、广汽的力量强化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外,丰田还与腾讯开启战略合作,利用腾讯AI大模型、云、数字生态等优势,打造移动出行新价值。此外,丰田与小马智行也组建了合资公司,开启了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
从德系、日系接二连三的布局中不难看出,中国不单单是它们重要的市场支柱,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能够帮助它们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既能够最大限度上抱住在华市场份额,又能获得转型势能,这样一举两得的优势,便是外资车企加大在华投资的主要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