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据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2025-04-03 17:15 来源: 盖世汽车

2月起,智能驾驶领域风云变幻,发展态势如火如荼。比亚迪、鸿蒙智行、吉利、长安、零跑、奇瑞等汽车行业的重要角色摩拳擦掌,相继公布智能驾驶布局规划;L2及以上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不再是中高端车型的专属,正持续向10万元级别的亲民车型渗透,全民智驾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样热闹非凡且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环境下,智能驾驶供应商们的表现备受关注。华为、地平线、孔辉科技、保隆科技、拓普集团等本土厂商强势崛起,在域控芯片、空气悬架、行车ADAS等细分领域实现突围并行程规模优势。这一背景下,智能驾驶市场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少数巨头之间,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

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核心组件,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回波,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高精度三维建模,具备探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可精准识别障碍物距离、速度、轮廓等信息,是自动驾驶实现环境感知的关键硬件。随着汽车智驾加速渗透,激光雷达从高端车型配置向主流车型渗透,市场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成为汽车零部件赛道的战略要地。

华为技术以 69044 颗装机量、33.0% 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华为在激光雷达领域依托自身研发优势,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性能突破,更通过与多家车企的深度合作,快速实现产品上车。其市场份额领先,既体现了技术可靠性获得车企认可,也反映出华为在智能汽车产业链布局中的协同效应,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禾赛科技以 65383 颗装机量、31.3% 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禾赛科技长期深耕产品研发,其激光雷达在精度、稳定性等核心指标上表现优异,深受车企青睐。此次装机量紧跟华为,彰显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劲韧性,也说明其在客户覆盖与产品交付能力上持续升级,成为市场头部阵营的稳固竞争者。

速腾聚创以 57585 颗装机量、27.5% 市场份额位列第三。该企业在激光雷达领域布局多元,不仅聚焦技术研发,还注重与车企的定制化合作,通过灵活的产品策略覆盖不同车型需求。其装机量表现反映出市场对速腾聚创产品兼容性与性价比的认可,在头部竞争中凭借差异化优势占据一席之地。

整体来看,华为、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三家合计占据超 90% 市场份额,主导行业发展方向。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未来企业竞争将围绕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及客户生态构建展开,推动行业向更高效率、更优性能阶段迈进。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

空气悬架作为汽车底盘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以其出色的悬架软硬调节功能和高度自适应特性,显著改善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控稳定性以及在复杂地形下的通过能力,长期以来被视为高端车型的标志性配置。但近年来,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迅猛进步和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搭载空气悬架的车型价格门槛持续降低,这一高端技术正逐步融入更广泛的汽车消费市场。

在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中,自主厂商强势突围,主导市场格局。孔辉科技(35010 套)、保隆科技(33188 套)、拓普集团(28772 套)三家本土厂商包揽前三,市场份额合计占比 90.9%。孔辉科技以 32.8% 的份额领跑,凭借技术研发与本土化适配优势,深度绑定国内整车终端市场;保隆科技、拓普集团分别以31.1%和27%的市场规模紧随其后,依托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协同能力,持续扩大装机规模。

威巴克装机量 4850 套,市场份额 4.6%,排在第四位。尽管其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底蕴,但面对自主厂商的本土化服务与成本优势,在国内市场的渗透速度明显放缓,装机规模与份额均被本土企业大幅超越。大陆装机量 4630 套,市场份额 4.3%,排在第五位。作为传统外资零部件巨头,其在空气悬架领域的本土化布局速度不及自主厂商,加之国内企业技术追赶,导致其市场份额持续压缩,进一步凸显本土供应商的替代效应。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智驾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行

智驾域控深度融合了多传感器数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通过高性能芯片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实时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它突破传统分布式电子架构的算力桎梏,采用集中式计算平台整合横向控制、纵向决策与功能安全模块,在毫秒级响应中平衡效率与冗余。

这一市场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头部集中特征,TOP3 供应商(德赛西威、华为技术、和硕 & 广达)合计占据 61.1% 市场份额。其中德赛西威以 152,474 套装机量、32.1% 份额稳居榜首,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其优势源于长期深耕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与主流车企的深度合作。规模化效应不仅降低成本,更强化了其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推动其在智驾域控市场的持续渗透。华为技术凭借 74,654 套装机量、15.7% 份额位列第二,体现了技术赋能车企的市场竞争力。和硕与广达以 13.3% 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在性价比与交付效率上形成独特优势。

总体而言,既体现头部企业在技术、规模、生态上的综合优势,也折射出行业向定制化合作演进的趋势。未来,供应商需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与车企的协同开发,同时优化供应链效率,方能在智驾域控赛道持续领跑。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在自研与外采之间找到平衡,借助供应商技术资源构建差异化智能驾驶产品,亦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命题。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智驾域控芯片装机量排行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域控制器芯片作为算力核心,逐渐成为竞争焦点。

从装机量及市场份额看,头部企业主导,英伟达占据绝对优势。英伟达 Drive Orin-X 以 310,897 颗装机量、45.4% 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展现出其在高端智驾芯片领域的统治力。Orin-X 凭借高算力、成熟的软件生态,成为众多车企高阶智驾方案的首选,尤其在国内终端市场,其规模化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 FSD 芯片,装机量 126,164 颗,市场份额 18.4%。作为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载体,FSD 芯片依托车企自研闭环生态,实现了从芯片设计到算法应用的全链路整合,为特斯拉车型提供了差异化的智驾体验。

另外,本土与多元玩家崛起,竞争生态持续丰富。华为昇腾 610以 67,097 颗装机量、9.8% 的份额位列第三,彰显本土芯片企业的技术突破。地平线征程系列表现亮眼,征程 3 与征程 5 合计装机量 63,254 颗(5.2%+4.0%)。地平线通过 “芯片 + 算法” 协同开发模式,为车企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尤其在中端智驾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总体而言,英伟达、特斯拉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占据超六成市场,但华为、地平线等本土企业快速追赶,推动市场竞争多元化。未来,随着车企对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的重视,本土化芯片替代进程将加速。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行车ADAS供应商装机量排行

行车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与超声波传感器的协同工作,构建起车辆的环境感知网络。

从装机量和市场份额来看,国际供应商领跑,本土企业强势突围。博世以 367,810 套装机量、19.0% 市场份额稳居榜首,电装(171,654 套,8.9%)、采埃孚(153,800 套,7.9%)紧随其后,通过技术迭代不断强化产品竞争力。而本土企业福瑞泰克以 146,664 套装机量、7.6% 份额位列第四,作为本土 ADAS 领域的佼佼者,凭借高性价比与快速适配能力,深度各大车企,成为国产替代的典型代表。比亚迪(129,335 套,6.7%)依托垂直整合优势,将 ADAS 系统深度融入自有车型生态,随着比亚迪新能源车型销量激增,其 ADAS 装机量同步攀升,展现出车企自研供应商的增长潜力。华为(74,652 套,3.9%)凭借技术积累,在 ADAS 领域加速布局,其方案融合感知、计算与通信能力,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这一市场既展现了国际巨头的技术与规模优势,也见证了本土供应商的崛起。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ADAS 市场竞争将围绕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生态协同展开。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前视摄像头供应商装机量排行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下,前视摄像头作为行车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感知元件,承担着车道线识别、障碍物检测等关键功能,是实现 L2 级以上智能驾驶的基础配置。

前视摄像头的市场竞争中,博世持续领跑市场,以 363,256 套装机量、18.8% 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博世前视摄像头在成像精度、环境适应性及系统集成能力上优势显著,其产品深度适配主流车企的 ADAS 方案,形成规模化应用优势。电装(171,644 套,8.9%)、采埃孚(156,513 套,8.1%)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福瑞泰克以 150,268 套装机量、7.8% 份额位列第四,作为本土代表企业,其前视摄像头方案依托与车企的深度绑定,实现快速量产落地。高性价比与定制化服务,使其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力量。比亚迪半导体以130,090 套的装机量和6.7%市场份额排在第五位,舜宇智领(126,945 套,6.6%)、欧菲车联(77,946 套,4.0%)等本土企业凭借创新技术方案与成本控制能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随着智能驾驶向高阶演进,前视摄像头的像素精度、动态范围及与其他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融合能力成为竞争关键。国际巨头与本土力量的博弈,以及供应链多元化趋势,将共同推动行业向更高性能、更适配本土需求的方向发展,为智能驾驶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感知层支撑。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自动泊车APA方案商装机量排行

随着消费者对停车便捷性需求提升,自动泊车 APA(Auto Park Assist)系统成为智能汽车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配置。

自动泊车APA方案商装机量排行榜显示,这一市场呈现出 “国际巨头领跑、国产厂商强势崛起” 的双重特征,尤其 “国产厂商市占率持续上升” 的趋势,折射出本土企业在智能驾驶细分领域的突破。

国际供应商占据头部,技术积累奠定优势。博世以 144,452 套装机量、18.0% 市场份额位居榜首,作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标杆,博世依托成熟的传感器融合算法与规模化生产能力,其 APA 方案在多品牌车型中实现广泛适配。法雷奥以 128,205 套、16.0% 份额紧随其后,以高可靠性和场景覆盖能力维持市场竞争力。

国产厂商市占率攀升,新势力车企与科技公司齐发力,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华为以 74,652 套、9.3% 份额位列第三,小鹏(57,671 套,7.2%)、理想(56,771 套,7.1%)凭借自研优势,将 APA 系统融入整车智能化生态,通过 OTA 升级持续优化泊车体验,强化用户粘性;小米(46,767 套,5.8%)、零跑(30,322 套,3.8%)等企业依托性价比策略与快速迭代能力,在主流市场渗透。同致电子(49,005 套,6.1%)、德赛西威(29,881 套,3.7%)、纵目科技(26,671 套,3.3%)等凭借本土化服务与成本控制优势,为车企提供定制化 APA 方案,进一步挤压国际供应商份额。总体来看,多元化的供应体系推动市场竞争从单一技术比拼,转向 “技术 + 生态 + 服务” 的综合较量。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高精地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

在智能驾驶技术架构中,高精地图作为 “大脑” 的关键组成,承担着精确道路信息标注、辅助定位与路径规划的核心功能,是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

这一市场中,高德绝对领先,本土企业主导市场。高德以 137,787 套装机量、53.2% 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江山,成为高精地图领域的绝对领跑者。其优势源于长期的地图数据积累、高精度测绘技术迭代,以及与主流车企的深度合作。高德与多家新势力、传统车企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基于车企需求优化地图更新频率与场景覆盖度,形成 “数据采集 - 算法优化 - 应用落地” 的闭环生态。

其他供应商分食剩余份额,竞争各有侧重。四维图新以 23,092 套、8.9% 份额位列第二,作为国内老牌地图服务商,依托汽车电子业务积累的客户资源,在传统车企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在车规级地图数据标准化处理上具备技术沉淀。朗歌科技(21,772 套,8.4%)、腾讯(17,027 套,6.6%)等企业凭借差异化优势分庭抗礼。朗歌科技聚焦自动驾驶场景的高精地图定制化服务,腾讯则依托云计算与生态资源,推动地图数据与车联网服务的融合,拓展应用边界。

随着智能驾驶从高速场景向城市全域渗透,高精地图供应商的竞争将聚焦技术创新、生态协同与规模化服务能力。行业未来的发展,不仅关乎地图绘制精度,更依赖于数据动态更新效率与车路协同生态的构建,而国产供应商的集体发力,正为智能驾驶本土化落地筑牢核心基础设施。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智能驾驶相关内容推荐——

2025年2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智驾芯片选型多元化加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