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V新闻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2025-04-08 08:14 作者: 黄看彰

关乎于智驾的事故频发后,各地高速忽然亮出“慎用智驾”的标语。在高举全民智驾大旗,车企们蜂拥而至在智驾上使出浑身解数的时代,交通部门终于是出手了。

然而,智驾从豪华到普及的发展历程,实则是价格战的体现,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冗余,后遗症凸显,殊不知: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雨绵柔细密,行人凄迷纷乱,这一次的小长假,交通部门打出的不再是“注意雨天路滑”的标语,反而用“慎用智驾”取而代之。

更有甚者,从“请勿过于依赖辅助驾驶”,到“慎用辅助驾驶”,再到“勿用辅助驾驶”,安徽高速三改智驾标语。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三大节日的路况,属春节假期最为复杂,其次是国庆,最后是清明,即使加上了周六日才有短短的三天假期,但堵车情况,同样异常严重。复杂的路况,对于智驾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事实上,车企们早就开始大力研发智驾,并大力宣传,早两年就时不时曝出有车主将智驾当作自动驾驶使用,自己在车内看剧刷视频,任由车辆自行驾驶,在方向盘挂一个稍有重量的物事,即可无视脱手提醒。

因不规范使用智驾而发生的车祸,不在少数,在车企们宣传“智驾比人驾安全”的大背景下,消费者们逐渐忽略了开启智驾其实是存在条件的,如车型高低配存在智驾差异,路况的差异存在智驾差异,甚至白天与黑夜的差异也存在智驾差异。

出了大事之后,才从普及智驾转而为普及教育,这算得上是不幸的万幸。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客观地说,当下的智驾,是极度泛滥的。笔者认为,智驾属于严肃的技术,与交通安全密切关联,不应该夸大其词;另外,归结为技术,则比拼之时需要向上比拼,而并非向下比拼。

然而,在价格战打得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安全冗余被阉割,是智驾安全与价格下探矛盾尖锐化的源头。简而言之:价格下探,真的可以保证智驾也可以安全吗?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过往,智驾进行加速推进的阶段,国内有两种方案形成对立,分别为激光雷达方案和视觉方案。所谓的激光雷达方案,即加入了至少1颗激光雷达,以提升安全冗余,让智驾能够应付更加复杂的路况;且相对于视觉方案,拥有了激光雷达可进一步提升夜间行车安全。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在价格战的影响下,2024年中国汽车利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另外,2024年新车市场的整体折扣率近15%,部分月份达到了17.4%。新赛道,获得先机固然关键,但以价换量的结果是,整个汽车链条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

此前就有传出,车企会每年给供应商压价10%;而降本增效的风潮下,各大车企要做到既提升了竞争力,又降低了成本,是一道十分矛盾的难题,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给出的答卷是:选择性放弃激光雷达方案,转而在新车型普及视觉方案。

“AI智驾”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又是价格战后遗症下的产物。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有网友表示,近期热议的小米事件,夜间开启智驾或许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毕竟事故车辆为标准版车型,没有配备激光雷达,难以应付夜间高速行驶;如果所驾驶的车辆配备激光雷达,可能会有另一个结局。

价格战后遗症!多地提醒“慎用智驾”,取消激光雷达、阉割安全,车主才是最大受害者

2016年,激光雷达单颗成本高达8万美元,约合56万人民币,后来降到2万美元,如今已经被打到几百美元一颗,成本已经下降了足够多。

不过,在价格战的影响下,许多原本卖20多万的车型,推出新款后直接降到10多万,车价在降,必然需要阉割部分配置,以保证毛利率。可即便如此,车企们的说辞有意无意在“价格降了,成本也降了,技术却越来越强大”上引导,信任车企的车主们,固然成为了最大受害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