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级市场,再迎新对手
4月15日这晚,汽车行业有5场重磅发布会同步进行。相较小鹏、沃尔沃、极氪和广汽本田聚焦的是20万级及以上高端市场,捷途继续“卷向”15万级主流新能源市场。
在发布会上,捷途推出了全新山海L9,共推出5个版型,官方指导价16.49万元至18.39万元。
捷途同步推出“购车七重礼”,包括:舒适礼、订金礼、焕新礼、金融礼、质保礼、流量礼和充电礼等,合计价值约4万元。在订金礼和焕新礼双重优惠下,山海L9优惠后限时售价14.69万-16.59万元。
山海L9显然意图以“价格穿透力”与“功能堆叠”组合拳,在15万级家庭用户中抢占空间。
聚焦多样化家庭用车诉求
作为捷途“旅行+”战略下家庭旅行旗舰车型,山海L9承诺通过超100项升级以提升用户体验,涵盖空间、舒适、安全与动力等各方面。
空间方面,新车车身尺寸为4911×1925×1784mm,轴距2850mm,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较大水平。全新山海L9提供5座、6座和7座三种座椅布局选择,可满足不同家庭用车诉求。其中,6座版本采用2+2+2独立座椅布局,也是主推版本。
山海L9的后备厢基础容积581L,5/7座车型最大可扩展至1634L。车内设计了39处储物空间,包括隐藏挂钩、副台隐藏式杯托、二排座椅手机储物盒等,可满足家庭用户的高储物需求。同时还提供诸如驻车空调、电动尾门等实用性配置。
图片来源:捷途汽车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鲲鹏第五代1.5TD混动专用发动机和2DHT变速箱,整体技术架构为P2+P3双电机驱动,传动最高效率大于97.5%,可兼顾节能性和动力性。
图片来源:捷途汽车
该车最大功率314kW,最大扭矩615N·m,0-50km/h加速时间为3.4秒,同时具备1100km的综合续航,百公里馈电油耗5.3L,支持25分钟快充20%-80%的补能能力,结合2.2kW内放电与6.6kW外放电,为长途出行与户外用电场景提供覆盖。
就这一层面看,山海L9在混动SUV市场中具备一定的续航稳定性与实用性。
安全也是捷途极为重视的板块。山海L9车身采用80%高强度钢结构,配备6个安全气囊。采用“守护者四防电池”,宣称达到IP68级防水标准。搭载的火星架构四轮独立悬架,38.4米的百公里制动距离,保障行车更安全。
图片来源:捷途汽车
山海L9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达到了L2级别,配备540°全景影像。新车的智能化水平也有显著提升,车机系统搭载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主屏为15.6英寸悬浮设计。
此外,新车音响为SONY品牌8扬声器系统。车顶还配备了62英寸星空天窗,透光率约30%。座舱还支持4音区语控和AI语音助手,并提供24小时驻车空调功能。
卷向零重力座椅“体验层”
此次发布会上,捷途山海L9打出“20万内标配零重力座椅六座SUV”的卖点。捷途方面称,这款零重力座椅与“50万元级别的问界M9同源”,具备116°一键躺倒、无缝腿托、10点按摩、通风加热等功能。
图片来源:捷途汽车
据介绍,该车零重力座椅的结构设计源于人体工程学原理,其116°角度在理论上是人体躺倒状态下脊椎、膝盖与心脏压力最均衡的位置,可有效减轻血液循环负担。
捷途L9的座椅还支持语音与物理双重控制,搭载自动防夹功能,并设有多模式场景切换(如小憩、观影、大床等)。这类“舒适性堆料”虽然技术复杂度不高,但在成本控制与功能集成上的难点并不少,在此价格段内大面积普及的案例仍相对稀缺。
车内座椅关乎着乘客的“舒适自由”。正如延锋国际总经理臧纯高所言,今天汽车厂商已经让所有人都舒适地躺倒,实现舒适自由。这种“舒适自由”的概念不仅仅是座椅角度调节,还包括与之配合的灯光、语音等系统协同。
更重要的是,这类舒适性配置正在成为继“三电系统”“智驾功能”之后的又一轮车企“深水内卷”方向。
近几年,从电池能效、算力芯片、L2/L3辅助驾驶逐步普及后,各大整车企业已开始将焦点转向座舱体验、舒适座椅、车载娱乐系统等“感知层”创新。
相较三电系统更新迭代周期长、技术门槛高,零重力座椅这类舒适功能的研发和实施门槛相对较低,用户感知却极强,因而成为当前15-25万级别车型“新内卷”的集中表现。
零跑、小鹏等品牌已在部分车型中采用了类似技术。山海L9则将其标配,进一步压缩了“舒适配置的门槛”。
小结:
在新能源车内卷深化的当下,“拼参数”早已不是唯一竞争手段。从动力系统、智驾算法,到现在的座舱体验、舒适功能,产品竞争正逐步下沉至用户日常驾驶的感官层面。
山海L9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款插混SUV在15万级市场的再一次产品丰富,更重要的是,其以零重力座椅为切入点,反映出车企对中产家庭群体需求的再识别。在“家庭出行”这个细分场景下,空间利用率、座椅舒适性、语音交互等体验指标,可能正逐渐成为新一轮购车决策权重的上升项。
山海L9能否凭借“高配置下沉”的打法进一步提升市场话语权,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代表了一个信号:15万元级市场不再只是“够用就好”的技术过渡区,而开始向“舒适+智能”综合体验区演进。
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在相似价位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舒适体验;对厂商而言,如何在标准化配置的基础上创造差异化体验,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