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舱域控知多少:高通引领国内座舱域控芯片市场,国产芯片厂商初露锋芒
随着汽车智能化向纵深发展,汽车域控制器正加速重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它通过集成传统分散的ECU单元,降低线束复杂度和制造成本,并为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功能迭代提供可扩展的算力平台。当前产业处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架构转型的关键期,渗透率变化直观映射着汽车电子产业从"机械主导"向"数字驱动"的深层变革。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座舱域控装机量首次突破百万套大关,达到101.2万套,对应渗透率攀升至37.1%。今年1-2月,渗透率仍稳定维持在30%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在智能化需求持续释放的背景下,座舱域控渗透率有望持续攀升。
自主新能源车型持续引领座舱域控技术普及,传统豪华品牌加速向智能化架构转型。
从动力类型看,新能源车型仍是搭载座舱域控的主体,2024年1-2月新能源车型占比达57%,到2025年同期虽小幅回落至53%,仍占据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动力车型(HEV)占比从2024年1-2月的2%跃升至今年同期的14%。
从分派系搭载量占比来看,中国品牌市占率从82%降至72%,但绝对优势未被动摇,日系、欧系、美系均有不同程度占比提升。
品牌分布方面,自主品牌表现突出,2024 年1-2 月,吉利搭载量占比10.0%,奇瑞占8.5%;到 2025 年1-2月,奇瑞占比8.0%,吉利占5.5%,仍位居前列。同时,传统豪华品牌加速向域控式架构升级,奔驰搭载量占比从2024年的未上榜提升至2025年的5.7%,宝马也达到4.6%,搭载量持续增长。此外,特斯拉等品牌的搭载量占比也在市场竞争中有所波动,2024年1-2月特斯拉占比11.4%,2025年1-2月降至5.6%。整体而言,国内乘用车座舱域控市场在动力类型、派系以及品牌方面都在经历动态变化。
在国内座舱域控市场中,本土座舱域控供应商凭借技术创新持续扩大领先地位,外资厂商依托高端品牌合作实现结构性突破,产业链本土化进程加速演绎。
德赛西威以19.3%的市占率稳居2025年1-2月榜首,较2024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配套奇瑞、小米、理想等等多家主流自主品牌 。车联天下市占率虽从2024 年1-2月的9.0%变为2025年1-2月的7.3%,但依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配套吉利、捷途、传祺等品牌。亿咖通和镁佳科技等本土供应商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亿咖通2025年1-2月市占率为7.1%,配套吉利、领克、红旗等;镁佳科技2025年1-2月市占率6.1%,配套奇瑞、深蓝、岚图等。
外资供应商方面,博世凭借为奔驰、别克等外资品牌车型供货,市占率实现较大的增长,在2025年1-2月达到10.4%。和硕/广达(特斯拉)市占率从2024年1-2月的11.4%降至2025年1-2月的5.6%。哈曼等外资供应商也有一定市场份额,哈曼在2025年1-2月市占率为4.8%,配套宝马、极狐等品牌。
在国内座舱域控芯片市场,高通处于领先地位,其市占率从2024年1-2月的65.4%提升至2025年1-2月的77.0%。与此同时,国产芯片厂商表现亮眼,华为、芯擎科技、芯驰科技等市占率持续提升。
从配套车型价格段来看,外资座舱域控芯片在各价格段占比相对稳定。2025年1-2月,10-20万占比45%,20-30万占比31%,30-40万占比13%,40万以上占比10%。国产座舱域控芯片受益于问界M9等车型畅销,在40万以上区间占比增长明显,从2024年1-2月的5%提升至2025年1-2月的14%。其他价格段也有不同程度的占比变化,如10-20万占比从18%变为53%,20-30万占比从53%下降至22%,30-40万占比从17%变为10%。整体而言,国内座舱域控芯片市场中,高通优势明显,但国产芯片厂商在市场中也逐渐崭露头角,且在高价位车型配套方面取得进展。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报名免费获取配置数据样本
网友评论